泉州三部作品即将盛放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
更新时间:2025-10-11 15:28 浏览量:2
泉州三部作品即将盛放
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
作为小戏小品的年度艺术盛会,由中国剧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将于10月10日至1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拉开帷幕。经广泛征集及专家遴选,福建省文联、省剧协组织选送的木偶戏《元宵乐》、歌仔戏《三家福》、梨园戏《董永·摘花》、潮剧《南北界》、京剧《成佛记》、高甲戏《鬼卒房》等6部小戏入围此次现场展演,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泉州入选3部作品。
Part.01
木偶戏《元宵乐》
木偶戏《元宵乐》聚焦元宵佳节大放花灯,闽南泉州依例举行“踩街”民俗活动。蕃商与当地民众组成各色游艺队伍,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形成一派欢乐祥和的太平景象。
该节目吸收“拍胸”“跳鼓”“舞狮”等民间舞蹈精华,生动再现了具有闽南民俗风情的“踩街”场面,歌舞并重,声情并茂,技艺性极强,乃国内外盛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主创信息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集体创作)。
Part.02
歌仔戏《三家福》
由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歌仔戏《三家福》讲述的是船工施泮之妻告贷无门,于除夕黄昏投水自杀。塾师苏义救之,托词施泮寄来家信与安家银,将自己一年束修慨然赠送。苏义回家,柴米俱无,与妻孙氏饥饿难忍,无奈于夜间去偷挖番薯。途经土地庙,向“土地公”倾述苦衷,恰被守薯园孩童林吉听到。林吉十分同情,暗中帮助苏义偷挖自家地里的番薯。大年初一,正当苏义夫妇把番薯当猪蹄,薯汤作美酒之时,林吉偕母送来年礼,施妻也拜年取家信,适逢施泮回乡,三家方知彼此相助情谊。
该剧以温暖的主题展现了社会小人物之间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人物塑造草根、大众,唱念通俗诙谐,剧中蕴含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极具剧种特性,让人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感受邻里之间相亲相爱、扶贫救弱的美与善,具有现实和教育意义。
主创信息
导演:吴兹明
主演:周艺斌李妙煌
杨桂钦蓝海滨
彭毓芳杨美莉
林斌
Part.03
梨园戏《董永·摘花》
由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的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剧目《董永》之一折《摘花》讲述:古时,董永家贫,卖身葬父。天上七仙女下凡,慕其孝义厚诚,化作村姑,到董永为佣的花园,故意乱摘花朵,两人发生纠葛。七仙女施展“落花上枝”仙法,董永惊讶不已,欲拜师学艺。七仙女以“不是亲人不传”为由拒之,董永一心学艺,又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与七仙女拜槐树为媒,结为夫妻。
该剧以“摘花”、“皇都市送孩儿”的婚育美好寓意,为古时庆贺新婚、诞子之主家必点的七子班戏出。《摘花》一折,原名《仙女摘花》,为梨园戏所独有,在国内同题材戏曲中罕见。大部分为遵循梨园戏传统笔法的新创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文学性与戏曲性,并以“落花上枝”的新创意,赋予了这一传统场口以新的舞台风貌与艺术亮点,成为梨园戏古剧创新整理的光辉典范。生行的董永憨厚正直可爱,旦行的七仙女灵巧活泼生动,成为小梨园生旦戏的经典代表作与科班重点教学展示剧目。1959年以来曾多次赴海内外多地演出,获得佳誉。
主创信息
口述:蔡尤本
剧本改编:林任生
音乐整理:王爱群
导演:吴捷秋许茂才
许炳基
传承老师:吴明森黄雪娥
主演:张纯吉郑雅思
Part.04
潮剧《南北界》
由云霄县潮剧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潮剧《南北界》的故事发生于古代,某天,南来县县令与北往县县令同时闻报在两县交界处发现一“死尸”横陈。头在南界,脚在北界。因懒于办案,双方互相推托责任,北县县令说头在南界,应由南县办,而南县县令说脚在北界应由北县办。正当两县令争执不休时,“死尸”忽然坐起,原来是个醉汉。醉汉自称是过路客商,两县令借机敲诈勒索,醉汉巧妙化解。此时,上峰发来缉赏盗贼公文与图形,两县令见其特征与醉汉相符,立即认定醉汉就是盗贼,互相争功,各不相让。正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之时,盗贼逃走,两县令悻悻而归。
该剧以一起荒诞的“死尸”事件为故事起因,随后的盗贼缉捕风波为故事收尾,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推诿责任、贪婪自私以及缺乏责任心等丑陋现象。它提醒人们要警惕和反思不良风气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在警醒现代人反思社会现象,提升公众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潮剧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主创信息
剧本整理改编:方朝晖
何继雄
导演:谢继顺
主演:王建和吴建生
汤挺峰 方珠凤
作曲:方政波林艺滨
音乐唱腔指导:王庆苏
Part.05
京剧《成佛记》
由福建京剧院创作的《成佛记》讲述一个虔诚的尼姑,一心想要修得善果取得真经立地成佛,在往西天的路上,却不慎踩死蚂蚁故而伤心欲绝。正当此时,她遇到一个一贯行侠仗义、扶弱除暴的江湖好汉。尼姑说杀人者必下地狱,好汉说杀人是为民除害行得正。他们的人生观、善恶观产生剧烈冲突。尼姑一番启迪下,江湖好汉一怒之下将心掏出托付于尼姑,带往佛祖面前以表善心。一场关于善恶的讨论在滚烫的油锅面前缓缓展开,一次利己的选择揭开伪善的面具。发出何为真善,何为伪善的讨论。
该剧曾由剧院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演出,于1992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演出奖、表演奖。2023年,福建京剧院邀请编剧陈欣欣对剧本重新整理加工,原主演孙劲梅担任艺术总监,由“90后”“00后”优秀青年演员主演,重新打造小剧场京剧《成佛记》,舞美简洁,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该剧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于2024年3月首演。
该剧以福建闽都文化为背景创作,取材于清代里人何求所撰白话长篇小说《闽都别记》的部分章节,展现福建乡土文学和民俗文化,讲述福州王天君民俗传说。剧情精炼、引人深思,唱腔板式丰富、优美动听,程韵悠扬;曾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演出奖、表演奖,是福建京剧人用京剧艺术讲述福建本土故事的探索。
主创信息
编剧:陈欣欣
导演:韩宁
主演:王春妹刘小龙
Part.06
高甲戏《鬼卒房》
由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创作的《鬼卒房》又名《红玫弄影》,根据大型高甲戏《大闹花府》改编,讲述主人公红玫为救前来花府理论却被囚禁的恩公,巧扮冤死的秋香的冤魂,吓退前来搜查的总管花云。
该折在重新编创时,抓住“三寸金莲”和假扮冤魂这两点,在本折的后半段,加上了“踩跷”和长水袖的表演,“上桌亮跷”“单脚蹲后别腿出跷”“跷压肩劈叉”“袖绕脖行鬼步”“双袖弄影”等一系列技巧组合的编创设计,合情合理又能充分展示演员的“做、舞”的功力。剧中的花云,运用高甲戏中傀儡丑的形体表演形式和破衫丑经典的“咀白戏”相结合,风格独特。
主创信息
编剧:王培焕改编
导演:黄华英陈凌香
作曲:蔡龙河
主演:黄华英王培焕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