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梨园戏秋日之旅启幕,四城同赏非遗魅力
更新时间:2025-10-09 09:36 浏览量:2
梨园戏 · 秋之旅
2025年10-11月
下一站:
江苏无锡、北京
江西抚州、广西南宁
中国剧协
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
地点:江苏无锡
选送单位:福建省戏剧家协会
推荐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种花人 摘花仙
槐荫树下结良缘
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折子戏
《董永·摘花》
演出时间:10月12日
演出地点:无锡市人民大会堂
第十二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地点:北京
南戏首本 宋元遗篇
全国同题材剧目中独特的大团圆结局
梨园戏上路流派传统剧目
《王魁》
演出时间:11月1-2日
演出地点:北京-繁星戏剧村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
南方片区入选作品展演
地点:江西抚州
选送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推荐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永乐大典》中的
“宋元遗篇、海内孤本”
演绎如梦似幻的人鬼情未了
梨园戏上路流派传统折子戏
《朱文·赠绣箧》
演出时间:11月11日
演出地点:江西抚州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
地点:广西南宁
选送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推荐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剧取材于蒲松龄
短篇小说《促织记》
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
创作资助项目
作品入选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
梨园戏《促织记》
演出时间:11月18、19日
演出地点:广西南宁剧场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地点:广西南宁
选送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推荐单位: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唐代戏弄的珍稀遗存
载歌载舞、插科打诨演绎梁祝悲情
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折子戏
《事久弄》
演出时间:11月21日
演出地点:广西民族剧院
【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 】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原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是“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硕果仅存的“天下第一团”。1953年经文化部批准成立,七十年薪火传承不辍,“返本”地抢救传承了《陈三五娘》《朱文》《朱买臣》《吕蒙正》等优秀传统剧目;又“开新”地创作了《节妇吟》《董生与李氏》《陈仲子》《皂隶与女贼》《御碑亭》等影响很大的新编经典剧目。
佳作名作迭出,荣誉嘉奖不断。《董生与李氏》获首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文旅部庆祝建党“百年百部”;《节妇吟》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2011年,与《董生与李氏》一起拍摄成为数字电影。2022年,又一同入选文旅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皂隶与女贼》获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文化部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近年来《吕蒙正》、《朱买臣》、《小闷.大闷》、《朱弁》连续四次列入文旅部“像音像”工程。
传承谱系完整,梨苑芳菲竞秀。相继培养7代15届梨园戏传承人,现有演职员113人,多数享有副高以上职称,涌现出“曹禺戏剧文学奖”剧作家王仁杰,“二度梅”、“文华表演奖”曾静萍等一大批艺术名家。中青年传承人获省级以上金奖(一等奖)达72人次之多,培育起福建省艺术部门最齐备的青年传承人才梯队之一。
闪耀中外舞台,梨花香飘四海。多次参加“环球之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中国戏剧节、世界戏剧节等重要演出。前往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讲座巡演。出访法国、日本等亚欧三十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特别是2014年《董生与李氏》赴巴黎、里昂、雅典等地进行欧洲巡演,被欧洲艺术名流盛赞为“达到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艺术高度。
天涯箫鼓有知音,梨园雅韵长聚首。2009年梨园戏在全国地方剧种中率先开展常态性公益演出,常年开展周末、元宵、五一、国庆等演出季,吸引海内外众多戏迷观众。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南戏展演,荟聚了全国27个南戏及古老剧种,成为中国戏曲展演的新品牌!梨园戏秉持“返本开新”理念,展示着古南戏在新时代的“既古典优雅又现代创意”的艺术品格!
【 梨园戏 】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泉州,距今已有九百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学术界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 分为“上路”、“下南”、“小梨园”三大流派。上路大多搬演“忠孝节义”题材,古朴苍劲,保留“海内孤本”《朱文》、“南戏首本”《王魁》等许多南戏古剧目;下南大多搬演民间故事,有《李亚仙》等传统剧目;小梨园“七子班”,典雅精致,有《陈三》、《吕蒙正》等传统剧目。梨园戏表演程式古朴独特,有一套“十八步科母”的严谨规范;音乐为曲牌联缀体,保存许多唐宋古乐。乐器多承古制,“压脚鼓”独步剧坛。 2002年作为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戏曲类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昆曲。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