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渭水之畔戏韵浓 秦东大地文脉兴——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暨优秀剧目展演侧记

更新时间:2025-10-09 09:01  浏览量:1

渭南日报 记者 赵倩茹 吕洁 王小敏

“八百里秦川,秦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这悠扬的旋律,如同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诉说着秦东大地上的沧桑变迁。

10月4日,2025渭南百团戏曲联赛颁奖仪式后,为期4天的优秀剧目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本次展演精心策划“本土名家领衔+跨区域院团特邀”演出阵容。10月4日至7日期间,每日均设国有与民营院团专场,并特邀青海、甘肃等地知名院团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登台,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兼具本土风味与高规格的艺术盛宴。

颁奖仪式后展演剧目《铡美案》第三场《告状》。记者 牛纲 摄

板胡响处,锣鼓起时,一招一式尽显戏曲之美,一颦一笑传递戏曲神韵,悲凉处哀婉凄凉,豪迈处慷慨激越。尽管秋雨绵绵,但台下依然人声鼎沸,观众或撑伞而立,或披雨衣而坐,将偌大的广场点缀成一片流动的五彩海洋。雨水敲击伞面的声音,与台上高亢的秦腔相互应和,谱写出一曲跨越古今的艺术交响。

本土秦韵 根深叶茂吐芳华

10月4日上午9时30分,细雨纷飞,渭南市秦腔票友协会群英秦腔剧团的演员早已在精心搭建的遮雨棚下准备就绪。《春江月》的悠扬唱腔在城区中心广场上空回荡,穿透雨幕,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台下观众或坐或立,在雨中静静聆听,每到精彩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与雨声交织成特殊的和声。

“这样的天气还能看到如此投入的演出,实在令人感动。”55岁的吕兴军撑着伞说,“我从小听着秦腔长大,今天这场《春江月》的演出,演员的表演格外动情,也许正是因为雨水的洗礼,让艺术更显纯粹。”

当日下午,华阴迷胡传统剧《福寿图》的演出同样精彩。华阴市迷胡剧团的演员以细腻传神的表演,将这部以弘扬爱老、敬老、孝老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剧目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的唱腔在雨声中更显清越,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艺术的温度。

夜幕降临,颁奖仪式后的《铡美案》将演出推向高潮。渭南市秦腔剧团的一级演员党美丽、史玉国等人以精湛的技艺,将这部经典剧目演绎得荡气回肠。台上演员声情并茂,台下观众如痴如醉,雨水仿佛成了这场艺术盛宴的特殊伴奏。

浓郁的乡音,耳熟能详的故事以及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喝彩声、鼓掌声不断,大家看得兴高采烈,赞不绝口。“听了秦腔,酒肉不香。”看台上,老戏迷张红娟高兴地说,“只要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听上一段秦腔,就能忘记一天的疲惫。”

梅花绽放 名家精品动人心

本次展演特邀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为秋日的渭南带来了别样的艺术风采。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杨升娟在《花亭相会》中的表演令人难忘。她的唱腔清越明亮,表演细腻传神,即便在雨中也丝毫不减艺术感染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段都恰到好处,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雨水顺着舞台边缘流淌,她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观众撑着雨伞,却无人顾及被雨水打湿的衣襟,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演出间隙,记者见到正在后台补妆的杨升娟。“我们必须多下基层、进校园演出,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感受秦腔的魅力,喜欢上这门艺术。同时,老带新、传帮带也至关重要,只有一代代人接力,秦腔才能永葆活力。”杨升娟表示。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