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心 给予假期别样味道
更新时间:2025-10-06 17:06 浏览量:1
秋日的清爽洒在海河西岸,街头巷尾、公园绿地,流淌着的不仅是假日闲适,更是一股浓郁而鲜活的文化气息。今年“十一”假期,河西区以匠心巧思,编织了一张覆盖艺术、体育、科技与传统的“惠民体验网”,通过140多项活动,打造一系列可感、可玩、可享的多元场景,让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市民心田,赋予了这个假期别样动人的味道。
戏曲邂逅街角,经典走入山水亭台,2025“邂逅·天津——戏曲街角”活动在人民公园与市民相约,评剧《花为媒》与京剧《西厢记》两部剧目交替上演,充分利用公园的自然景观,为游客呈现场域式戏曲体验。听,一阵婉转的戏曲唱腔从人民公园悠然传来,演员翩然出场,与近在咫尺的观众眼神交流,引来一阵惊喜的低呼与会心的微笑。观众们或倚着廊柱,或坐在石凳上,甚至漫步于曲径通幽处,目光所及,皆是戏中景。“太奇妙了!感觉自己也成了戏里的一部分。”带着孩子来游园的王女士兴奋地说,“孩子平时很少接触戏曲,但今天她看得很入迷,还会说这个姐姐穿得真漂亮、唱得真好听!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拉近了我们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来自外地的游客刘先生则感慨:“在天然的‘剧场’里听戏,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戏曲与古典美学的联结,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了当下。”
乐章流淌绿道,艺术成为城市夜曲。当夜幕降临,城市绿道又是另一番光景。“秋韵华章 乐动西岸”绿道音乐会点亮了城市的夜空。从“我和我的祖国”声乐专场的激情昂扬,到《乐动国风》新民乐音乐会带来的视听盛宴……舞台灯光与城市夜景交相辉映,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此碰撞、交融,观众或随着节奏轻轻摇摆,或举起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许多家庭全家出动,老人们闭目聆听,年轻人跟着哼唱,孩子们则在父母身边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前来观看演出的张大爷动情地说:“我腿脚不好,专门去剧院不方便,现在能把这么高水平的演出办到家门口,让我们也能享受,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啊!”“在户外为这么多市民演奏,感觉特别不一样。你能直接感受到他们的情绪反馈,那种共鸣比在音乐厅里更热烈、更直接。艺术走出殿堂,来到大家身边,这才是它应有的生命力。”参演的演员同样心情激动。
另一边,第七届活力河西•哪吒国际消费嘉年华将运动的活力注入假日的脉搏。篮球赛场上,选手们激烈拼抢,每一次精彩的突破和投篮都引来围观者的阵阵喝彩;匹克球场边,不少人在好奇地询问规则,跃跃欲试……与激烈赛事相得益彰的,是周边琳琅满目的特色市集,观赛、参与、购物……整个嘉年华现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与文化体验闭环。体育,在这里不再仅仅是竞技,更成为一种可亲近、可消费的潮流文化生活方式。一位带着孩子来逛市集的家长表示:“本来只是来随意走走,没想到孩子看了篮球赛特别兴奋,这种形式把体育的种子种在了孩子心里,比单纯说教有用多了。”
河西区的文化惠民,其广度与深度远不止于几场重点活动。它是一张精心编织、覆盖全域的网络,让全域共享、触摸时光之美。在西岸艺术馆的公共艺术季音乐会现场,高雅艺术在街角轻声吟唱;在河西区图书馆,书香萦绕在人们的指尖、心间;在天津科技馆,孩子们可以在研学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在天津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市民在参观、体验中触摸穿越千年的美与智慧。此外,天津歌舞剧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等专业院团也携经典剧目赴约,为假期文化生活注入品质活力。
从园林戏曲的沉浸之美,到绿道音乐的共鸣之乐;从体育IP激发的蓬勃朝气,到各大场馆、院团的静心探索——河西区这个“十一”假期的文化实践,生动诠释了“文化润心”的深层内涵。它通过场景重构、形式创新与内容升华,将文化从“可看”的展览品,变成了“可感、可玩、可享”的生活体验。
现场一张张满足的笑脸,一次次投入的互动,一句句真诚的赞叹,都是“文化惠民”的生动注脚。河西区正以文化为引擎,不仅驱动着假日经济的活力,更驱动着城市人文温度的提升和市民归属感、幸福感的增强。这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不仅赋予了假期别样的味道,更擦亮了城市的文化名片。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惠民之举,贵在长效,河西区的探索,正当时,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