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山海同庆 福见金秋丨沉浸式互动如何唤醒传统戏曲新生命

更新时间:2025-10-05 11:40  浏览量:1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漳州人民剧场的《闽南大观园・好戏看漳州:沉浸式互动大戏》,场场爆满,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歌仔戏(芗剧)演员从观众身边登场,观众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古老的民间传说在剧场空间中“活”了过来——这不仅是演出形式的创新,更是一场关于传统戏曲如何走近现代观众的文化实验。

闽南大观园 好戏看漳州 开场舞《弦歌》图源:闽南日报

打破“第四堵墙”,剧场成为整体叙事空间。传统戏曲演出中,舞台是表演区,演员从后台登场;观众席是观看区,观众只能在台下观看,二者泾渭分明。

而此次演出中,演员从观众席间缓步而出,在人群中启唇唱念,使整个剧场化为舞台的延伸,引起了全场观众的轰动。

这一设计,不仅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更重构了观演关系——剧场不再是被割裂的“演”与“看”的场所,而成为共同沉浸的叙事场域。

观众成为“剧中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寻缘》讲述的是月港的一户员外托媒婆为其儿子颍川公子说媒的故事,在剧中,媒婆可以走出舞台,从观众中寻觅说亲对象,热爱传统戏曲的观众还可上台参与剧景的发展与表演;《九龙江与水仙花》讲述漳州本土经典民间传说故事,巨大的龙珠从观众席上滚过,观众参与情节推进。这种互动并非噱头,而是让观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体验者,在参与中重新理解戏曲的情感内核。

歌仔戏(芗剧)在全国360多个地方戏剧种中,是唯一根植两岸、跨越海峡的独特剧种,是两岸民间文艺交流的坚实桥梁。据了解,本次演出的歌仔戏沉浸式互动剧本,由生于台湾高雄、现任教于闽南师范大学的李姿莹副教授创作。她以漳州本土传说为素材,将九龙江与水仙花的起源故事搬上舞台,让地方文化记忆通过戏曲得以活化。此次创作的剧本由漳州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的优秀青年演员进行演出,彰显了其作为文化桥梁的独特价值——既是传统的延续,也是两岸艺术工作者携手创新的实践。

歌仔戏(芗剧)还是国家级非遗,但非遗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被保护,更在于被持续演绎、被当代接纳。沉浸式互动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它让戏曲从博物馆式的陈列中走出,成为可触摸、可互动、可共情的文化现场。

这场演出向大家传递了一个新的信息,传统戏曲的传承,未必只能依靠原样保存,也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在形式与体验上不断贴近今天观众的审美与情感。当歌仔戏能够与人对话、与空间共振,它所传递的不仅是故事与唱腔,更是一种活着的情感联结。而这,或许正是非遗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