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秦韵 哲中流芳”戏曲晚会温情开演 共忆任哲中先生艺术百年
更新时间:2025-10-05 01:53 浏览量:1
百年岁月浸润秦腔经典,一代宗师精神永续传承。10月3日晚,“百年秦韵・哲中流芳”—— 纪念任哲中先生诞辰100周年戏曲晚会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璀璨启幕。领导嘉宾、戏曲界同仁与广大戏迷观众齐聚一堂,在婉转激昂的秦声秦韵中,追忆任哲中先生的艺术人生,共赴一场跨越百年的艺术之约。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在致辞中表示,任哲中先生是我国秦腔艺术史上一位卓越的表演艺术家,是秦腔“任派”艺术的创始人,更是一位德艺双馨、令人景仰的艺术大师。先生不仅艺术成就卓越,其自身修养与艺德更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唱段和经典的角色,更是一种对艺术极致追求、对人民深情奉献的精神力量。作为先生的后辈同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继续坚持“创新强院、精品立院、演出富院、人才兴院、科学治院”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创新剧院、精品剧院、和谐剧院、幸福剧院”的建设目标,以任哲中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为榜样,持续加强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深耕传统、拥抱时代,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用心、用情服务人民,为推动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
百年岁月,流转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经典。“百年回响”“秦韵流芳”“时代和鸣”三个篇章次第展开,《花亭相会》《周仁回府》《血泪仇》《十五贯》《软玉屏》《坐窑》《三滴血》《祝福》等一曲曲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轮番上演,既将“任派”艺术“情真意切、形神兼备”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以作品为脉络,清晰勾勒出秦腔艺术从经典传承到时代发展的轨迹,让现场观众在熟悉的秦声秦韵中,重温一代宗师留下的艺术瑰宝。
舞台之上星光熠熠,秦腔艺术的薪火汇聚成河。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梅(二度梅)、侯红琴、谭建勋、边肖、李小锋、王新仓、惠敏丽、李军梅、李淑芳、赵杨武、李小青、王航轮番登台,秦腔名家、青年新秀满怀激情,戏迷票友热情参与,更有先生的传人精彩演绎,他们或复刻“任派”经典唱腔,或融入个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每一个眼神、每一段唱腔、每一个身段都尽显精湛技艺,让观众看到“任派”艺术在当代戏曲人身上的延续与绽放。
剧场外,雨声沥沥,剧场内,秦韵悠扬。台上激情四射,台下掌声不断,那一声声喝彩,裹挟着情感穿透时空,热烈滚烫,炙灼人心。浓烈氛围在李梅、李小锋《祝福》对唱中推向顶峰,“贺老六”质朴憨直,善良不掩坚毅,让“祥林嫂”在无边黑暗里看到一点微光,李梅“悲中藏善、善里含愁”的细腻表达更是鲜活灵动,引得观众纷纷跟着节拍哼唱。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如潮,李梅却缓缓转过身,目光望向舞台大屏——那里正播放着任哲中先生的影像,先生当年的舞台风采、温和面容清晰可见。她的脚步轻缓,眼神里满是崇敬,仿佛正聆听先生跨越百年的嘱托:是“戏要扎根生活”的艺术箴言,是“戏比天大” 的赤诚初心,也是对秦腔薪火代代相传的殷切期盼。
“盼新人到家中喜气盈盈……”当任哲中先生醇厚悠扬的原声唱腔透过音响回荡在剧场上空,观众卸下“观众”的身份,化作这场情感共鸣的参与者,与台上谢幕的演员们一起放声,没有人刻意组织,却形成了最整齐的合唱,灯光映着笑容,与大屏上先生的影像交相辉映。这一幕,是秦腔人对秦腔艺术的集体告白,是热爱秦腔的观众对秦腔艺术的深情表白。
百年秦韵,薪火相传,哲中流芳,生生不息。正如李梅院长所言,“今天我们齐聚于此,不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传承与弘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秦腔艺术之花将永远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