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秋戏韵浓 戏曲文化周以“票根经济”撬动消费新活力
更新时间:2025-09-29 21:24 浏览量:1
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正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了解到,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于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北京园博园举行。
据悉,本届戏曲周突破传统展演模式,以“戏链消费”为目标,创新打造“戏精吉市”文创集市与“票根经济”新模式,重磅引入150余家商户,联动丰台区近200家文旅商体机构。通过将戏曲元素深度融入主题公交、城市灯箱、特色餐饮及科技体验等多元消费场景,本届活动着力构建一个可游、可购、可玩的文商旅融合生态。
“票根经济”打通消费链条
记者了解到,本届戏曲周最大的亮点在于将戏曲文化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通过“票根经济”模式有效激活区域消费市场。
据丰台区副区长高崇耀介绍,戏曲周推出专属纪念票根,观众通过观演或园区打卡集章即可获得。凭票根可在世界花卉大观园、汽车博物馆、南宫乐园等景区享受门票优惠,在槐房万达、银座和谐广场、凯德MALL、丽泽天街等商圈享有餐饮零售的满减、赠品与折扣。
这一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从“看好戏”到“玩得好、买得值”的一站式文化消费体验,形成了戏曲活动与区域经济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据悉,此次合作覆盖丰台区近200家文旅商体机构,是北京文旅促消费的一次重要实践。
“戏精吉市”文创市集以“当千年风雅撞上当代戏精”为主题,打破传统市集模式,创新引入戏曲叙事线索。市集绵延园博园2公里主干道,汇聚150余家商户,涵盖戏曲文创、非遗手作、国潮服饰、特色美食等多个品类。通过“任务链”串联全园参与环节,市民在趣味互动中深化对戏曲文化的感知,形成深度沉浸的消费场景。
此外,本届戏曲周还注重提升戏曲消费场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通过戏曲主题公共交通、戏曲主题书店、戏曲文化会客厅等形式,让戏曲文化消费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
据悉,戏曲周期间,地铁14号线戏曲主题车厢和12辆戏曲主题公交车将继续运营,这些自9月上旬投入运行的“流动戏曲风景线”已吸引大量市民拍照打卡,成为城市新晋网红打卡点。同时,在丽泽桥、高楼金站等交通枢纽设置的戏曲主题灯箱,以及园博园三号门布置的10辆与蔚来汽车联名的戏曲涂装车,进一步拓展了戏曲文化的展示空间。
主办方还将在北京市内打造戏曲主题书店,将戏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营造戏韵书香的文化氛围。据悉,这些书店不仅销售戏曲相关书籍和文创产品,还将定期举办戏曲沙龙、读剧会等活动,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新选择。
园博园内设置的戏曲文化会客厅,则将成为戏曲文化与休闲消费相结合的新空间。会客厅将举办“戏不宜迟”音乐会、戏曲沙龙、名家见面会等活动,同时提供戏曲主题茶饮、点心等轻食服务,为观众提供观演之余的休闲消费场所。
数字技术丰富消费体验
作为活动的内容支撑,本届戏曲周汇聚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33家全国重点院团,涵盖23个剧种,在7天时间内上演近百场精品剧目。
此外,开幕式特邀迟小秋、田磊、李树建等戏曲名家联袂登台,红色主题展演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上演《野火春风斗古城》等12部精品大戏。
在传播方面,戏曲周推出“国粹典藏”名段专辑,收录88段经典唱段,由30位知名艺术家倾情献声,其中包括15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专辑将于9月25日在QQ音乐、酷狗、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免费上线,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戏曲艺术的传播力。
记者了解到,除数字专辑外,戏曲周还设立“戏曲+科技”互动体验区,运用VR、M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戏曲空间。月季园的戏曲科技沉浸区让观众在虚拟现实中“触碰”非遗,五号门广场推出智能戏曲机器人互动、AI戏曲拍照、3D打印戏曲文创等体验项目。
这场以创新模式打通“戏韵”与“商脉”的文化盛宴,成为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北京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