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上海对外地人太包容了,包容得过头了,让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更新时间:2025-09-28 17:34  浏览量:1

都在谈论包容和宽容,外地人还在抱怨上海人对他们不够包容,因为他们要和上海人平起平坐、同等待遇,上海人没有让他们如愿,他们就说上海人自私、狭隘、小气、抠门,他们说上海人对他们外地人不够包容。

可是,上海人说,上海都容纳收留了1500万的外地人了,还不够包容的么?你们是留在自己老家赚不到钱,到上海来打工谋生的,是上海给了你们这个赚钱的平台,你们不是来打工的,你们是来做老爷的是吧?你们还想要什么样的包容呢?上海人统统离开,把整个上海城都送给你们,你们就满意了是吧?

当外地人听不懂台上的演员用上海话在表演独角戏,他就打断演员的表演,直接冲着舞台上叫喊“听不懂!你们说普通话!”这个时候,就意识到不是上海对外地人不够包容,而是包容得过头了。也不是礼貌不礼貌的问题了,而是地盘的生存问题了。

外地人听不懂地方方言的戏曲,很正常,但是有胆量直接冲着舞台叫演员说普通话的,就很不正常了!他哪来的胆量!不就是因为包容过头了,让他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主人了,是这里的老大了,就是过头了的包容,才给了他这样的胆量,要不然,打死他也不敢这样嚣张的!哪怕是再愚昧无知,再没有礼仪教养,敢于直接冲着正在表演的演员喊话,或者说命令的,这不是需要一般的胆量和勇气的,而是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勇气的!

听地方戏曲,是为了感受这种地方文化的魅力,语言上有障碍听不懂,很正常的,但至少也会在台下安静地看着,所以我看到这个报道第一反应是震惊。不是因为他听不懂——听不懂地方方言太正常了——而是因为他竟然觉得,自己有权利打断表演,要求演员为他一个人改变表演语言。

我想起经常听到的讨论:外地人抱怨上海人不够包容,而上海人则觉得奇怪——上海已经容纳了1500万外地人,怎么还不够包容?都明文禁止在公共场合说上海话了,还不够包容吗?电视台都砍掉了沪语节目,还不够包容吗?

包容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尊重。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确实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迎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这种包容让城市充满活力,也让许多人在这里实现了梦想。要不是上海的包容,哪会有他们在上海赚到钱?哪会有他们在上海的立足之地?

但包容不等于无条件的迁就,更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本地的文化和习惯。而问题就在于,很多老乡恰恰就是这么认为的。

当你去广东喝茶,会听到粤语;去四川看变脸,会听到四川话。这是地方文化的自然表达,不是排外。同样,在上海的小剧场里表演上海话独角戏,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展示和传承,也是在告诉你,你现在所在的这里是上海。

那个老乡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一些人对“包容”的误解:他们把包容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将“被包容”的权利无限扩大,大到可以践踏本应被尊重的地方文化。这不是包容应该走的方向。可悲可叹的是,恰恰又是在这样纵容他们。

真正的包容,是当我来到你的城市,我尊重你的文化习惯,同时我也能保持我自己的特色。它不是要求对方完全同化于我,也不是我完全放弃自己,而是在相互尊重中找到共处的方式。

上海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如果我们因为追求表面的“统一”而消解了这种多样性,那才是真正的损失。我们不能因为生活在别人的城市,就忘了最基本的礼貌;也不能因为开放了自己的城市,就放弃了本该坚守的文化根基。

包容有其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彼此尊重的基础。越过了这条线,包容就会变成纵容,最终伤害的是所有人。

上海对外地人太包容了,包容得过头了,让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让他们觉得自己在上海可以无法无天了!让他们都不愿意离开上海的了!再发展下去,就会失控,就会成灾难了!所以,对外地人的包容得收敛,得刹车了!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