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滇韵新声!小剧场滇剧《长生殿》为传统戏曲注入青春动能

更新时间:2025-09-26 01:40  浏览量:1

9月24日—9月26日,由云南省滇剧院出品、云南省“文化名家”资助项目小剧场滇剧《长生殿》在昆明莲花池庭院剧场精彩上演。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以当代视角 敬经典探创新

《长生殿》是清·洪昇的旷世杰作,借“男女之情”,抒发“国家兴亡之感”,对李、杨二人生死不渝的恋情给予了高度赞颂,又对这段恋情带来的后果表达了深切的批判。

此次小剧场滇剧《长生殿》主创团队以“删繁就简,调整结构,保持经典性,探索创新性”为原则,按照四折一楔子的结构,以《楔子》《惊变埋玉》《闻铃梦回》《絮阁密誓》《重逢游殿》串联,保持李、杨爱情主线与安禄山政变线的双线叙事。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我们想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李、杨爱情里的‘真’。”滇剧《长生殿》编剧、云南省滇剧院青年编剧张莘嘉说。《滇剧史》中记载了滇剧曾有《长生殿》《西阁藏梅》《马嵬坡》《九华宫》《天宝祭坟》五个改编剧本,系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根据《长生殿》传奇改编。此次创作小剧场滇剧《长生殿》既是不忘本来,挖掘滇剧传统根脉,同时也是借家喻户晓的李、杨爱情故事把尊重古典名著与致敬经典传奇重叠。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从幕后到台前,该剧创作班底实力不容小觑——特邀上海昆剧团一级导演沈矿担任总导演,云南省滇剧院演出一团团长、梅花奖演员陈亚萍携云南省滇剧院多位一级演员领衔主演。

凝传承之力 让滇剧走得更远

近年来,云南省滇剧院始终在探索古老戏曲在当代的传承创新。“作为活态传承的艺术形式,戏曲的存续离不开传承者的接力,没人接力,再好的戏也会失传。”云南省滇剧院院长王润梅说。此次小剧场滇剧《长生殿》推出名家版和传承版两个版本。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据悉,9月24日的“名家版”由梅花奖演员陈亚萍与一级演员王斌联袂领衔;9月25日至26日的“传承版”,则采用“三组杨贵妃、两组唐明皇”的阵容,由陈亚萍、王斌两位名家带队,携手青年领军演员李伟、赵春芬及优秀青年演员王希同台演绎。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现场观众得知该剧有两个版本时,掌声不断。纷纷表示,这种“传帮带”的形式让大家看到了滇剧的希望,“不仅能欣赏名家风采,还能见证青年演员成长,会继续来剧场支持年轻演员”。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我们这部戏,不是演3天就封箱。”陈亚萍强调,“年轻演员需要机会‘被看见’,我们的责任,就是把经验传给他们——从唱腔技巧到角色理解,一点点带。希望观众多给青年演员鼓励,也多给滇剧机会。”

打破距离感 “沉浸”观演切实落地

此次小剧场滇剧《长生殿》,以莲花池庭院为依托,这种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了这段传奇爱情的一部分。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首演结束后,云南省滇剧院邀请观众积极“提建议”。有观众说,“相比传统大剧场,庭院场景让演出更具沉浸感。灯光、伴奏与演员动作完美配合,把人瞬间带入大唐的故事里。”

月光下,庭院里的仍在讨论还在继续,众多业内人士表示,这部《长生殿》承载的,不仅是一段千年爱情,更是滇剧人对传统的坚守、对创新的探索,以及让这门古老艺术“代代相传、声声不息”的期许。

《长生殿》演出现场 夏欣瞳 摄

小剧场滇剧《长生殿》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滇剧这一古老的剧种。它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古韵新声在庭院中悠扬回荡。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夏欣瞳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