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张家口坝上戏曲文化随谈/李爱萍

更新时间:2025-09-25 21:17  浏览量:1

张家口坝上戏曲文化随谈

李爱萍

夏日炎炎,晚上散步街头,见一隅围观者众,凑上前眊眊,乃唱坝上二人台小曲。我对此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硬等到他们唱罢,拽住一位拉二胡的老者攀谈了一阵。老者说:“哦们几个是坝上老乡,落了宣化啦,闲得没的干,凑了一起红火红火。”之后,我问他答,对坝上二人台等小曲进行了探讨,再加之我平时掌握的资料,胡乱写成此文。欢迎行家里手批评指正。

三十余年前的一粒种子

1986年春,我们连队奉命到康保县福家坟师农场种地,每天跟头骨碌的,异常辛劳。忽一日,一名班长说:“排长,听说南边那个村今晚唱戏,咱们去看看吧?”。

考虑到大家没有一丝文化生活,我就跟连长、指导员请示了一下,晚饭后带领全排奔南而去。这个村叫朱家营,跟我老家的行政村一字不差。我们到了村里戏已经开场,那时坝上农村连电灯也没有,戏台上用铁丝吊两个棉花蛋子,蘸上煤油点着照明。唱得也不是什么真本大套,就是些二人台小节目,一个个小曲调倒也很入耳。

其中一个小节目有这样一个情节:两口子闹矛盾打架,男人怕老婆,吓得钻到床下,媳妇站在床边手里挥舞着苕帚疙瘩吼道:“出来,你给老娘滚出来!” 男人不敢出来,还理直气壮地回答说:“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去就不出去!” 顿时,台下笑成一片。对此我记忆非常深刻。想来文化人很有意思,我虽行伍出身,实乃一介文弱书生,算不上文人,也舞文弄墨三十有年,三十多年前种下一粒不起眼的细节的种子,如今终于发芽开花结果了……

张家口文化属于山西文化范畴

文化的概念十分广泛,大到哲学思想,小到衣食住行,包罗万象。咱这里谈论的是狭义的文化,即:戏曲文化和民间小调文化之类。

坝上文化属于张家口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张家口文化已经多元化了,那么过去张家口文化的主要元素是什么呢?

刚入伍来到宣化时,听这地方播放山西梆子,以后慢慢得知,张家口各区县除了怀来县都有晋剧团。当年郭兰英从山西老家到张家口谋生唱晋剧,八路军解放张家口把她也解放出来,后来唱起了“花篮的花儿香”和“一条大河”了。宣化赵川的晋剧也远近闻名,以至于“改开”后在此成立了张家口晋剧艺校。怀来县的河北梆子历史并不长,是抗战时期由八路军文艺队传入,解放后县里成立了河北梆子剧团。我的战友老哥项文喜是怀来人,他说:“虽然那时县里有河北梆子剧团,但下面的乡镇或村庄排练节目,仍以山西梆子居多。” 从方言土语和衣食住行上看,张家口、特别是广大农村与山西北部也极其相似。可见,张家口的文化总体上是山西文化。

行文至此,不能不简要介绍一下晋剧。我的家乡在河北阜平最西部,紧挨五台县,因受山西文化的影响,我们那里也喜欢唱山西梆子。我的高中同学罗建文灰小子定居太原,最近一个时期,我们俩在K歌里时常胡唱晋剧选段,并通过视频聊天探讨之。所以,我对晋剧并不陌生。

出现于明代的蒲州梆子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山西的晋剧、蒲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晋剧,因产生于山西省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说山西梆子主要是指中路梆子,其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大致上分为并州片、吕梁片、张呼片(张家口、呼市)地区,以及大包片(大同、包头)、五台片的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咸丰年间和 民国中路梆子兴盛,建国后亦然并称作晋剧。清末民初及建国后的文革前百十多年间是晋剧的发展高峰时期,当时班社众多,人才辈出,尤其是以丁果仙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员出现之后,晋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晋剧修成正果,终成山西戏曲的代表。

问题是,河北张家口人咋闹成山西文化了?因张家口地处晋冀蒙三角地带,近邻山西,文化方面不能不受邻居的影响,虽属河北,已是塞外,不可能大面积形成燕赵文化中慷慨悲歌的河北梆子和保定老调,此其一。其二,明朝设宣府镇,为九边重镇之首,管辖范围极广(详见我之前的《穿越雪地大尖山 放想古今外长城》),需要大量守军,朝廷从山西调来大批军队,军官带来家眷定居大宣化,同时也带来了山西文化,这些人繁衍子孙,传承与扩大了山西文化。其三,历史上不少山西人“走西口”奔内蒙、“走东口”赴张家口一带,又进一步把山西文化“走”进了内蒙和张家口。

作为张家口坝上的张北、康保、尚义、沽源等县的文化,无一例外地也属于山西文化圈儿,他们不仅喜欢晋剧、演唱晋剧,而且特别喜欢山西民间小调儿、演唱山西民间小调儿,并逐步改革形成了有别于山西民间小调儿的自己的特点。

坝上戏曲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张家口坝上是内蒙古高原的最东端,过去,坝头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张家口坝上人也耕种土地,其文化自然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文化的融合。

张家口坝上二人台可以说是坝上戏曲文化或文化喜好的代表,是坝上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坝上地域广袤,土地贫瘠收成少,但是可耕作面积十分可观,我在康保时曾问当地百姓,说人均田地有40多亩!遇上春旱人们不敢下种,遇上好年景一年打下的粮食够二三年吃。所以,历史上到这里谋生的外地人很多。坝上二人台脱胎于清康熙年间流入坝上垦荒的山西、山东、河北其它地区、陕西的移民带来的民歌、坐腔、社火三种形式。特别是山西的民间曲曲儿影响极其深远。经过坝上人民长期的文娱活动与加工融合,在民歌、坐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汉族民间社火、舞蹈的动作和场面,于光绪年间形成了一种化装表演艺术形式——二人台。出现了业余性质的二人台班子,在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它的兴盛时期。1949年后又进入繁荣兴旺的黄金时代,在剧本创作、音乐设计、表演形式、服务对象、道具制作及舞美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从而使其成为集歌舞、曲艺、小戏、诗歌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

在内容上,有的反映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的颂扬婚姻自主的爱情,有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面貌,有的则抨击社会现实不良现象。当然也有些不健康的荤笑料,这不影响大局。最近我听了许多,每个段段都有内容、有故事,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体现出坝上人民热爱生活、热情豪放、粗犷强悍的性格特点,富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泥土气息。现在的说法叫很接地气。

坝上二人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有力、细腻婉转、真假声混合、专曲专用、叠字行腔、音域宽广、大音程跳进。剧本修辞多运用赋、比、兴手法,唱词一般为五字、七字或十字,道白多用方言土语、“串串话”、“顺口溜”、叠字和歇后语。音乐分唱腔和牌曲两个部分,有宫、商、徵、羽四个调式,习惯用装饰音、辅助音、滑音等,旋律跌宕起伏、优美动听。主要板式有亮调、慢板、流润滑板、剁板、讨吃调儿、发财调儿、逮糕调儿等。伴奏音乐有唢呐、弦乐牌曲近百首。传统伴奏乐器,文场以四胡、扬琴、笛子为主,合以二胡、三弦、笙、大提琴;武场为锣、小锣、堂鼓、小钗、铙。 坝上二人台演出的传统剧目有《打金钱》、《挂红灯》、《走西口》、《闹元宵》等。

前景堪忧也有曙光

在与本文开头提到的老者聊天时得知,“文革”时期,许多传统剧目不敢唱了,坝上二人台也变成了歌颂时代的小段段。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又时兴了一阵。可是随着土地承包和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集体组织唱戏越来越困难了。坝上二人台逐渐沦落为公园和街头一角的休闲娱乐。“唉……快失传啦。” 老者叹道。

好在还有志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人士。据我在军机关时的老战友、尚义县人何建平介绍说,近年来张家口坝上二人台有兴起之势,以尚义县为例,农民吕峰和爱人赵锦娥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和贡献。他们夫妇都出生在尚义县农村,从小二人就十分痴迷、酷爱二人台艺术。前几年,尚义县的剧团支撑不下去了,吕峰和妻子商量后決定承包下来。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合作默契,吕峰为了联系演出而忙得不可开交,妻子在剧团里亲手把教小演员,忙里忙外地传授技艺,排练节目,终于使二人台剧团伙复了元气,不仅经常在本县农村演出,还到外地农村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前些年,吕峰还将坝上二人台节目搬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大舞台,进一步提升了坝上二人台的知名度。据说尚义县已连续多年在暑期搞“赛羊大会”,大会期间吕峰的二人台每天都有一两场演出。今年的赛羊会8月10日开幕,有兴趣的不妨前往观看。

近年来随着网络兴起,全民K歌软件的开发运用,为张家口坝上二人台的演唱传播又透出了希望之光,开辟了新的乐园。有特别爱好者组织演唱与现场录音合成和后期制作,把许多传统剧目和自编自演的坝上二人台段段传到全民K歌软件里,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他们或自己学唱,或在网络K歌歌房点歌共娱。在网络歌房里,或音频演唱,或视频演唱,或一人扮演两个角色独唱,或二人合唱,真是神奇的很!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其中的情况,这里确有张家口坝上二人台的一方天地。同时,也为像我这样的所谓文人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条件。

尾 声

据我所知,有人不喜欢张家口坝上二人台,说那玩意太土气。要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生一方文化。社会丰富多彩,既需要阳春白雪,又需要下里巴人。常吃海参龙虾也腻烦,来它一顿山药莜面,嗨嗨!还别有一番滋味。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