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电影造型太绝!戏曲写意风咋把蛇妖变这么美?
更新时间:2025-09-24 17:21 浏览量:1
说实话,当年第一次看《青蛇》,白素贞和小青一出场我就挪不开眼了,那飘逸的长袖、精致的铜钱头,还有带着点诡异的妆容,看着像戏曲里的角儿,又比传统戏服多了点妖媚劲儿。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戏曲写意”的人物造型,而且不光《青蛇》,好多《白蛇传》改编电影都玩过这招,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要聊这种造型,得先说说《白蛇传》的戏曲底子。
其实早年间,《白蛇传》最火的传播方式就是戏曲,后来还出了不少戏曲电影,比如2007年、2013年的京剧版《白蛇传》,2015年的越剧版。
这几个版本里的白素贞,造型各有不同,京剧版的华丽、越剧版的柔美,但都带着戏曲那种“写意”的劲儿,不用太写实,靠服饰、妆容就能把人物性格凸显出来。
我觉得这就是后来电影改编的基础,毕竟观众看了这么多年戏曲,对这种风格早就有好感,电影顺着这个路子来,很容易让大家有共鸣。
《青蛇》的造型是香港的张叔平和吴宝玲设计的,这两位在影视圈可是老熟人了,张叔平之前给《花样年华》设计的旗袍就火出圈。
本来我以为他们会按传统戏曲来,结果后来发现,他们居然把昆曲女旦和桃花坞年画揉到一起了。
昆曲女旦的柔美劲儿全在衣服上,那长袖修身上衣,还有多层的连衣裙,一走路就飘起来,特别有仙气。
桃花坞年画的特点是色彩艳、题材接地气,这个元素被用到了服饰纹路里,细看能找到年画那种鲜活的线条感。
最有意思的是发型和妆容,铜钱头是戏曲花旦的经典造型,再配上额前的明珠,古典味很足,但又加了点哥特风的浓妆。
我觉得这个混搭特别妙,既没丢了戏曲的雅致,又把蛇妖的诡异和妖娆显出来了,要是纯按传统来,可能就少了点让人记牢的特点。
聊完《青蛇》这种偏惊艳的戏曲风,再来看看另一部《白蛇传·情》,它走的是另一种清新路子,造型师是王晓霞,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戏剧舞台服装系,对戏曲元素的把控很准。
这部电影的造型没走大红大紫的传统粤剧路线,反而用了低饱和度的颜色,这点我特别喜欢。
白素贞的衣服以白色为主,上面绣着荷花,看着特别干净,就像她的性格一样。
小青的衣服更讲究,用的是宋代汝窑的“天青色”,就是雨后放晴那种淡淡的蓝绿色,宋代人就喜欢这种自然含蓄的颜色,放到小青身上,既显灵动,又不会太跳脱。
发饰方面,王晓霞用的是粤剧里常见的片子、发髻和头套,但做了调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比如粤剧传统头套可能更繁复,这里就简化了一些,只保留了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我身边好多年轻朋友都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戏曲元素这么“潮”,不是那种老气横秋的样子,反而有种朴素的高雅感,这大概就是它能圈粉年轻人的原因。
除了这两部真人电影,2019年的动画《白蛇:缘起》也用了戏曲写意造型。
白蛇的发髻明显参考了戏曲旦角的样式,衣服的线条也有戏曲水袖的影子。
而且用3D技术做出来后,衣服飘起来的感觉更直观,不像真人电影那样受限制。
实话,我身边不少没怎么看过戏曲的年轻人,就是看了这部动画,才开始对戏曲造型感兴趣的,这也说明戏曲元素和现代技术结合,确实能让老文化活起来。
对比一下其他电影,比如《霸王别姬》,里面的京剧造型更偏向写实,几乎还原了传统戏服和妆容。
而《白蛇传》改编电影的戏曲写意造型,更灵活,会根据剧情和观众审美调整,不是硬搬戏曲元素。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好,但《白蛇传》的这种“写意”更适合当下的电影市场,毕竟现在的观众更吃“创新又不失传统”这一套。
说到底,《白蛇传》电影里的戏曲写意造型,不是简单把戏曲元素堆在一起就行。
它得懂戏曲的精髓,又得知道电影需要什么,还得考虑观众喜欢什么。
以后要是有更多影视作品能这么玩,传统戏曲的美肯定能被更多人看到,这对传统文化传承来说,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