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现在恐怕没人记得《奇袭白虎团》了吧

更新时间:2025-09-24 14:31  浏览量:1

20 世纪初,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京剧现代剧应运而生。京剧现代剧,顾名思义,就是用京剧艺术表现形式来演绎现代生活、现代人物和现代故事的戏曲作品。它的诞生,是京剧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京剧艺术家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成果。但这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

在保留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精髓,如独特的唱腔、精湛的表演、经典的音乐和精美的舞美等元素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戏剧元素,让剧情更紧凑、人物形象更鲜明、舞台效果更生动,这是京剧现代剧追求的目标。可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比如,传统京剧多以虚拟艺术为主,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极其简单,空间环境和时间流转全靠演员用虚拟动作来表现,人物装扮类型化,生旦净末丑有相对固定的行头和程式化动作 ,这种表现形式适合展现较为单纯的情节、人物关系和类型化人物。

但现代生活复杂多样,要想真实展现工农兵的生活面貌,就需要吸收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打破传统程式,按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来化装打扮,设计唱段、道白和动作。但如此一来,又可能会破坏京剧原有的韵味和特色,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为创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奇袭白虎团》便是在这样的争议与探索中诞生的。

《奇袭白虎团》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宏大背景,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岁月。故事聚焦于 1953 年 7 月,彼时,美军和李承晚伪军公然破坏朝鲜停战协定,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金城一带,妄图实现其不可告人的 “北进计划”。其中,李承晚的王牌军 “白虎团” 驻扎在此,成为了志愿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 。

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严伟才临危受命,肩负起了奇袭 “白虎团” 的艰巨任务。他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和重要性,但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带领侦察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大年的紧密配合下,踏上了充满荆棘与挑战的征程。他们深入敌后,如同潜入黑夜的利刃,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

严伟才和他的战友们,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和智慧果敢。他们穿越雷区密布的死亡之谷,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巧妙地化装成美李伪军,深入敌人的心脏地带,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要模仿得惟妙惟肖,稍有破绽就会暴露身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他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演技,一次次化险为夷;他们在接近敌阵地前沿时,面临着敌人的重重盘查和严密防守,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最终捣毁了 “白虎团” 团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次重要的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面对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毫不畏惧,浴血奋战,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奇袭白虎团》在艺术表现上,巧妙地将京剧的传统特色与现代战争题材相结合,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唱腔来看,该剧保留了京剧皮黄唱腔的独特韵味,同时又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进行了创新。皮黄腔是京剧的主要声腔,西皮的明快流畅、二黄的深沉凝重,在剧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严伟才在表达坚定决心和英勇斗志时,常常运用西皮唱腔,如 “打败美帝野心狼” 这一经典唱段,【西皮流水】的板式,节奏紧凑,唱词激昂有力:“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

美帝野心实狂妄,梦想世界逞霸强。失败时它笑里藏刀把‘和平’讲,一旦间缓过劲来张牙舞爪又发疯狂。任凭它假谈真打施伎俩,狼披羊皮总是狼。对敌从不抱幻想,我们还要更警惕,紧握枪,打败美帝野心狼!” 宋玉庆等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志愿军战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热血沸腾。而在一些抒情的场景中,则采用二黄唱腔,如崔大娘回忆往昔与志愿军的深厚情谊时,二黄唱腔的运用,将她内心的情感表达得细腻而深沉 。

念白方面,该剧采用了京白,使得台词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京白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虽然不像韵白那样韵律十足,但它更口语化,更能展现出志愿军战士们的朴实和豪爽。严伟才与战友们的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之中。同时,剧中也并非完全摒弃韵白,定河老道这一角色在面对解放军时装腔作势时,就运用了部分韵白,而在与党羽私下交流时则改用京白,通过这种念白的变化,生动地刻画出了他的虚伪和狡猾 。

在表演身段上,《奇袭白虎团》充分运用了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同时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在 “敌后侦察” 一折中,严伟才将 “串翻身”“蹦子”“卧鱼” 等身段连贯起来,动作轻盈帅气,展现出了侦察兵的机智灵活。特别是第六场 “插入敌后”,堪称经典。一开场,演员们运用改进后的传统 “走边” 身段,生动地表现出了现代战争中侦察兵的形象,与 “夜行军” 的紧张气氛十分契合。在翻越铁丝网时,更是充分运用了武戏的技巧和程式,“蹦跳窜越”“折腰”“跺子蛮子”“小翻前扑”“跺子折腰”“虎跳窜前扑”“串小翻抢背” 等动作,一气呵成,将侦察兵战士们身手矫健、龙腾虎跃的英勇机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身段和技巧的运用,既保留了京剧的传统特色,又完美地展现了现代战争的紧张与激烈 。

此外,该剧还融入了许多民间舞、民族舞的造型和技巧,使得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彩。战士们伪装敌人时的动作,既有京剧的韵味,又融入了民间舞的灵动,大大增强了舞台的观赏性。在表现中朝两国战士并肩作战的场景时,运用了民族舞中团结协作的造型,展现出了两国战士深厚的友谊和坚定的战斗意志 。

《奇袭白虎团》始终秉持从生活出发的创作理念,在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的设计上,都力求真实地展现志愿军的生活情境。

服装上,志愿军的服装样式和质地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们身着厚实的棉衣,头戴棉帽,脚穿乌拉草鞋,身上还背着背包和枪支,这些服装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季节特点和战争环境,也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艰苦朴素的作风。而敌人的服装则根据其身份和特点进行了设计,“白虎团” 的士兵身着美式军装,佩戴着标志性的 “白虎团” 团徽,显得骄横跋扈。服装的颜色和款式都经过精心搭配,使得观众能够一眼分辨出敌我双方,增强了舞台表演的视觉效果 。

道具方面,剧中运用了各种真实的战争道具,如枪支、手榴弹、地雷等,这些道具的使用,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严伟才带领侦察班在穿越雷区时,小心翼翼地排除地雷的场景,通过真实道具的展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为战士们的安危捏一把汗。此外,剧中还运用了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具,如崔大娘家的桌椅、炊具等,这些道具的出现,展现了朝鲜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背景 。

布景设计同样注重生活实感,力求还原朝鲜战场的真实场景。舞台上搭建了逼真的山地、树林、战壕等场景,通过灯光和音效的配合,营造出了战争的氛围。在表现夜行军的场景时,灯光昏暗,只有微弱的月光照亮战士们前行的道路,音效模拟出了风声和脚步声,让观众感受到了夜行军的寂静和紧张。而在表现战斗场景时,灯光闪烁,硝烟弥漫,音效模拟出了枪炮声和爆炸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之中 。

为了便于表演与布景的结合,该剧在布景设计上也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虽然力求真实,但并没有过于繁琐,而是在保留生活实感的基础上,为演员的表演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在一些场景中,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用简单的道具和灯光来示意房屋、桥梁等建筑,既不影响观众对场景的理解,又不会让舞台显得过于杂乱,保证了表演的流畅性和艺术性 。

《奇袭白虎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创作团队深入部队体验生活的努力,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大胆创新。

创作团队为了真实展现志愿军的生活和战斗场景,多次深入部队,与志愿军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他们与战士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感,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创作团队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强大的动力,使得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故事情节更加真实感人 。

在音乐创作上,《奇袭白虎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除了保留京剧传统的皮黄唱腔外,还巧妙地融入了交响乐元素。交响乐的宏大与京剧唱腔的韵味相得益彰,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 “打败美帝野心狼” 这一唱段中,交响乐的激昂旋律与京剧唱腔的独特韵味相互交织,将志愿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之中,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热血与激情 。

舞美设计方面,该剧同样进行了创新尝试。运用了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技术,为观众营造出了逼真的战争场景。在表现战斗场景时,强烈的灯光效果和震撼的音响效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灯光的明暗变化和色彩搭配,也为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在表现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时,运用明亮的灯光和激昂的音乐,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而在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悲伤时,则运用暗淡的灯光和低沉的音乐,营造出了压抑的氛围 。

为了更好地展现志愿军战士们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创作团队还对京剧的表演程式进行了创新。在保留京剧传统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舞蹈和武术的元素,使得表演更加富有活力和动感。在表现志愿军战士们的战斗动作时,借鉴了武术的技巧,动作刚劲有力,展现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和矫健;而在表现志愿军战士们的情感交流时,则运用了现代舞蹈的元素,动作细腻流畅,展现出了战士们的柔情和温暖 。

《奇袭白虎团》的地位还体现在其广泛的传播度与深远的社会影响上。1972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改编为彩色京剧电影,通过全国影院放映、电视转播等渠道,成为 “全民熟知的文化符号”—— 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能哼唱剧中 “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线”“为人民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 等经典唱段,其传播广度在八部样板戏中仅次于《红灯记》《沙家浜》。

更重要的是,《奇袭白虎团》的 “奇袭叙事” 模式深刻影响了后续同类文艺创作:它通过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情节设计,强化了 “正义必胜” 的信念;以 “集体协作”(侦察班、尖刀班配合)替代 “个人英雄主义”,契合了当时 “集体主义至上” 的价值观。这种叙事逻辑不仅成为样板戏的 “标准范式”,甚至在之后的军事题材作品中仍能看到其影子。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