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从中国戏剧节看传承与创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更新时间:2025-09-24 06:24  浏览量:1

核心阅读

一部演了60多年的老戏,缘何登上国家级戏剧节?答案就在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的创新理念中。尊重艺术规律,打破“唯首演”门槛,鼓励精益求精;坚持“为观众多演出”,推动戏剧走进城市空间、融入市井烟火……本届戏剧节释放诸多创新信号,展现了戏剧舞台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一个意大利人由南向北走完运河的心愿,一条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由中央戏剧学院和浙江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创演的话剧《北上》,作为开幕演出亮相;一腔独特的南音,一次沉浸其中的观剧体验——新编传奇木偶剧《一鹤“飞”》,首登中国戏剧节舞台……

9月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浙江杭州举办,持续21天。

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盛会,也是培养人才、促进创作、展示全国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重要平台,本届戏剧节呈现和传递的艺术特色、创作理念,以及释放的诸多创新信号,值得关注。

鼓励精益求精,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

“既有戏曲的唱念做打,也有话剧的激情、歌剧的抒情咏叹、滑稽戏的诙谐,还可以通过剧目感受不同地域文化、风景风情。中国戏剧节能让人领略戏剧艺术的多元魅力。”浙江省杭州市东坡大剧院门口,一名观众对着节目单规划“抢票”攻略。

本届戏剧节共42部剧目入围,包括29部参演剧目、1部特邀剧目和12部展演剧目。剧目涵盖了20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滑稽戏、木偶戏等戏剧艺术门类。

“这些作品涵盖的门类格外丰富,集中呈现近年来我国戏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丰硕成果。”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说,其中既有京剧、昆剧等耳熟能详、受众广泛的剧种,也包含一批承载地方文化基因的特色剧种。稀有乃至濒危剧种的亮相,既让更多观众领略其艺术魅力,也为戏剧生态多样性注入活力。山东柳子戏、湖南祁剧、满族新城戏、新疆曲子戏等剧种,都是首次登上中国戏剧节的舞台。

剧目题材类型上,以多样化的故事题材、丰富的呈现形式、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现戏剧艺术创作成果。

晋剧《望海楼台》、越剧《琵琶记》等整理改编传统戏,祁剧《清官李蛮牛》、琼剧《黄道婆》等新编古装故事剧,以及音乐剧《八女投江》、歌仔戏《烽火侨魂》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话剧《大国工匠》和《天边的草原》、滑稽戏《蒸蒸日上》、楚剧《田耕牛本传》、新疆曲子戏《天山兄弟情》等现实题材作品,一剧一格、百花齐放。

“不管老戏还是新戏,都得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才能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河北梆子《宝莲灯》的一名主创人员深有感触。

本届戏剧节将以往的剧本改稿会升级为剧目提升会,组织专家对入围剧目进行打磨,还推出系列文艺评论“杭州有戏”,分别让“专家评”“青年评”“观众评”,共同为剧目把脉支招。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名誉所长宋宝珍说,戏剧节鼓励院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激励演员对角色精雕细琢、塑造典型,助推剧目保持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拒绝“短效辉煌”,追求“长效经典”

听戏听音,看戏看意。本届戏剧节在导向理念、办节形式等方面,都传递着“改变、改进、改革”的新意。

鼓励“十年磨一戏”,历久也能够弥新。

诞生60多年、演出1600多场的河北梆子《宝莲灯》,1957年首演、上海京剧院2017年复排的《七侠五义》,改编自南戏、历经20多年打磨的瓯剧《杀狗劝夫记》,这3部“老戏”出现在本届戏剧节舞台上,突破中国戏剧节入选剧目必须是首演剧目的要求。

规则“门槛”的改变,体现出对艺术创作规律的尊重,弘扬“十年磨一戏”精神,鼓励持续打造精品,拒绝“短效辉煌”,追求“长效经典”。

有专家表示,这一导向有利于扭转“唯奖项”倾向,改变以往一些剧目获奖后就“入库”的状况。

鼓励“为观众多演出”,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为观众多演出,才能充分发挥戏剧的价值;在演出中不断接受观众检验,戏剧作品才能持续得到提升。”陈涌泉表示,本届戏剧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让深受观众喜爱、演出场次多的剧目优先上演。“还戏于民”,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正体现了文艺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

戏剧节的评价标准还提出,不能“唯题材论”,表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作品都是“主旋律”。

善用科技赋能,更要坚守戏剧本体。

婺剧《三打白骨精》中,由无人机扮演小蜜蜂,取代鱼竿操控的传统道具,成为舞台上一个创新亮点。

近年来,像这样将新技术用于戏剧舞台的尝试层出不穷。不少专家认为,既要善用科技赋能,更要坚守戏剧本体,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戏剧艺术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合理运用新技术,关键是把握好度和效、服务于剧目审美表达。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穆海亮认为,科技赋能戏剧创作,本意是激发灵感、增强表现力,但剧作本身的基本艺术元素必须有较高的“成色”。

文艺评论家沈勇表示,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在“减法”中提炼生活的本质真实,让舞台艺术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打破舞台界限,戏剧融入城市

当水袖拂过街舞的动感节拍,京剧的锣鼓撞上电子音乐的鼓点,越剧的婉转邂逅西湖的璀璨夜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传统与潮流碰撞,交织成一场场文化盛宴。

本届戏剧节开幕前,系列戏剧预热演出活动在杭州金沙湖大剧院、天目里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呈现,打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戏剧“快闪”、讲座等活动,让戏剧浸润城市生活、融入城市文化风景。

“中国戏剧节推动戏剧与城市双向赋能,对于优化戏剧生态、拓宽观众群体、提升市场效益大有裨益。”宋宝珍说。

戏剧舞台也要“节能减排”。本届戏剧节提倡绿色低碳办节,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公众广泛参与的低碳互动场景。舞美设计制作倡导凝练节制、“一装多演”,反对不计成本、浪费奢靡的所谓“大制作”。许多观众注意到,演出现场没有过度装饰的大型布景,道具多是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质。点滴细微的低碳举措,也是融入舞台艺术的绿色行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14 版)

本报记者 江 南 王 珏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