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人” 激活“新产业”
更新时间:2025-09-23 18:43 浏览量:1
9月22日,走进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雨滴洒落在连绵的设施农业大棚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任梅叶正在草莓温室中忙碌,她一边整理植株,一边笑着说:“以前全凭老经验种地,现在村里有了培养班,老师手把手教技术,草莓品质提高了,收入也实实在在增加了。”
她口中的“培养班”,是安阳县职业中专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我们通过对多个村镇的走访、调研与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村民实际需求,在教学点和专业设置上实现因地制宜。”安阳县职业中专校长孙建甫说。截至目前,该校已开设10个教学班,累计培养学员527人,其中2024级学员104人。
“老师讲的内容特别实用,都是我们地里真用得上的。”韩陵镇梨园村村民李丹兰说,“比如西红柿打叉,以前不管大小,见了就打。现在明白了,要等叉长到7到10厘米再分批打,最好选晴天中午,这样伤口愈合快。操作前工具要消毒,还得留1到2厘米的茬,防病菌感染,这些细节真能影响收成。”
据了解,培养班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遵循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办公室的统一大纲,还注重与农业产业实际、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相结合,增设了专题课程与实操内容。授课教师队伍中既有来自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工学院等院所的专家学者,也有一批长期扎根田间、经验丰富的实践能手,他们用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传授技术,深受学员欢迎。
为适应学员农耕节奏,培养班特意将集中授课安排在中午或晚间,避开繁忙的农事时段。安阳县职业中专还依托微信群和钉钉群开展线上教学与远程指导,并组织学员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等地实地考察,帮助大家开阔眼界,更新理念。
随着培训深入,不少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大棚管理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梨园村教学点的西红柿种植从以往单一的大果品种,逐步增添了樱桃西红柿、水果西红柿等多类品种,种植模式也从一年两茬发展为与韭菜轮作倒茬,并实现自育苗,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在双塔村,学员们在掌握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后,开始尝试种植黄瓜、茄子、辣椒和韭菜等多种作物,种植结构更加丰富多元。
安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全县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县正深化产教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精准化、实用化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努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基础。(张桢睿 冯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