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李维康:嫁耿其昌48年,一直坚持AA制,连一个鸡蛋也不多吃

更新时间:2025-09-05 10:32  浏览量:1

有些夫妻,明明说是一家人,过日子的方式却让人觉得像在合租。你信不信,有的两口子工资各花各的,买菜做饭全都一清二楚,分得是明明白白。但细琢磨,这背后还真没那么简单。李维康和耿其昌,几十年风风雨雨,过的就是这样——AA制得干干净净。你说怪不怪?明明是老夫老妻,和外人都没啥两样。那他们到底图什么?有人说李维康对老公、对女儿都心里头有歉意,这事儿咱今天就顺着聊聊。

李维康这名字在京剧圈已经是一个符号,但你要说她的故事,其实比戏台上的还精彩。想当年,是1974年,国际舞台上亮了中国面孔。那一场文化交流,她代表国家大收场,唱得美国观众心里头都翻腾起来。人家美国人当场就拦住了她,开口就是十倍工资,绿卡都准备好了,嘴里冒着蹩脚的普通话使劲儿想拉拢。你说,那年头,外面的世界多诱人?可李维康想都没想,干脆一句“我要堂堂正正做中国人”,转身走了。那场面,据说现场的人都愣了,剧团领导更是紧张兮兮,生怕她哪天真心动就“飞了”。

其实,李维康能被这样重金“勾引”,不是没道理。她是北京人,从小就在胡同里泡大的,可别人叽叽喳喳玩耍的时候,她能在家一坐坐一天,只为听京剧。邻居都说这丫头怪,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疯闹,李维康却一头扎到京剧里,逮着唱段学得有模有样。刚进小学,别的孩子都迷小说,她却把京剧当唯一心头好,梦里都想着哪天能上大戏台。可那会儿,别说选择唱戏,京剧还不时兴,“戏子”被人看不起,她同学有的说风凉话,她也不理,家里态度却正好相反。父母就是她最大的后盾,拉着她去戏曲学院报名,不管外头咋说,自己孩子的爱好最重要。那劲头,全家人像过年一样。

这份支持也真不是嘴上说说。初考,李维康才刚满十一岁,还小小个头,已经凭着一口气考进了戏曲学院第一批学员。当时班里的大多孩子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家庭,可老师还是很快就看上了她,说这小姑娘悟性高,唱腔一出,声音像天生的。刚进学院那会儿,她日夜练功,老师看着心疼,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可你想,天赋高也不见得一帆风顺。班里有嫉妒的同学,看李维康被老师偏爱,总有点疏远她。特殊年代,加点人心复杂,很快谣言就往她身上扣。说她跟谁谁关系“别扭”,各种难听话层出不穷。这会儿李维康硬扛,身体上还被人找麻烦,用现在话说就是被校园霸凌。

矛盾越积越多,关键时刻,耿其昌突然成了她的“护花使者”。当时学校里不少人都怕站出来惹事,耿其昌偏不。他会在教室门口等她,见有人骂人,直接顶回去。当有人在走廊扔东西砸她,耿其昌拉着她避开,回去和老师说明。那些年,李维康身边就他敢这样替她打抱不平。同学看得都觉得奇怪,这两个人也算是并肩成长,等到毕业临近,才终于互相表明心思,算是把“一见钟情”变成了现实。

可别以为这故事就该顺顺利利。刚走到一起,两人就各自扑到事业里头,一个去了京剧院,一个还在学校深造。两口子住得不算很远,但在京城这样的城市,忙起来一年也见不上几回,最亲密的也就是书信来往。那些信,现在李维康还珍藏着。八年异地恋,谁家父母能不着急?最后还是父母催得紧,才算把婚事给办了。婚礼极简单,一顿饭就罢了。可结婚第一晚上,李维康突然就敲定了“规矩”:以后家里一切都AA,分清楚,各自有各自的钱。这话把耿其昌听得一愣,但最后还是妥协了。

这AA制还真不是嘴上的耍酷。李维康分家务像排班表似的,谁做啥都提前说好。你要是某天吃剩一个鸡蛋,她能谨慎地切一半,绝不让谁吃多,也让谁觉得亏。朋友有时笑他们“像在合租”,但他们自己清楚,这样其实少了很多不明不白的争执。有人吐槽自己对象家务全是自己一个人扛,李维康听了就偷着乐。耿其昌呢,和哥们儿喝酒的时候,别人抱怨老婆“事多”,他就打心眼里替自己庆幸。钱自由、活分担,家里总有小惊喜,你有自己的小金库,就能随心给对象买点东西——哪怕是一盒心形巧克力。

这种日子,还延续到女儿出生以后。俩人上演的不是典型“妈妈管钱爸爸管孩子”,而是科学的分摊。女儿每学期学杂费都算得清清楚楚,谁给一半,谁出一半。李维康自己说,女人工作不但能养家,还能让家里氛围更公平。可她心里其实还是有愧疚的,老觉得自己忙事业、陪孩子少。你甭管她在京剧团名气多大,演出连轴转,哪怕坐月子完了,第一个月就又上班了。女儿还小,全靠保姆,孩子磕碰了老是频繁,李维康想抽时间也抽不出来。耿其昌见状,演出能推就推,自愿多照顾孩子。可这么一来,女儿对妈妈就有点隔阂了,甚至还跟家门口卖烧饼的大姐混得更熟。

这些年,李维康看丈夫在家辛苦看孩子,自己心里不是不明白,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拼事业。剧团的活几乎全压在她身上,想退退不下来。可是,她终归也是个母亲。女儿八妹到了十六岁,正是青春期,李维康突然想,自己得陪孩子多点,不然哪个阶段就彻底错过了。跟领导磨了半天嘴皮子,最后同意只做演员,不再做团长。那年她五十刚出头,“好像过上了屁颠儿的普通人日子”。她厨艺一般,却每天早起给女儿做饭,哪怕小锅里煨个粥,也是用心在琢磨。帮丈夫打理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也有点像找回了过去没过够的小日子。

这个转变,也给她和女儿的关系重新搭起了桥梁。原本冷淡的女儿,终于能笑着主动找她聊天。我们小区里有不少家长总在为孩子操心,李维康却标榜“省心”,八妹一路考进了北大物理系,毕业还拿了金融大厂的OFFER,家里全程都让人舒坦。你说,这事搁谁家不夸一嘴?

如今李维康和耿其昌年过七旬,日子安稳得让人羡慕。退休了,没事儿爱回京剧院转转,上台点拨后辈,看年轻人越来越能唱、越来越有劲,那心情谁都能体会。双休日到女儿家蹭顿饭,给外孙买点“小玩具”,去公园溜溜弯。最有趣的你猜是什么?这AA制还像多年的习惯,一直留着。很难说这是不是他们的“浪漫”,但看那样子,这才是一家人相守的方式。

你琢磨琢磨,一个戏台上风光的女人,却心里装着一肚子抱歉;一个男人甘愿做家庭后盾,却从不计较分毫。他们的故事不像传说,倒像我们胡同里随处能遇到的长辈,琐碎、真实、也很可爱。或许,到了晚年,他们自己都不太在意AA是不是规矩,只是把彼此的平等、尊重、磨合变成了一种默契——这玩意儿,比啥都珍贵。人啊,别总盯着谁家什么花样,其实最稀罕的还是这一份独特的“过日子手艺”。谁知道再过十年八年,他们又会折腾出啥新花头呢?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