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横、出门怂”?问题多藏在父母这3个习惯里及时调整还不晚
更新时间:2025-09-23 05:58 浏览量:1
邻居家的男孩小宇,在家时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奶奶想多看会儿戏曲频道,他抢过遥控器就换动画片;妈妈催他收拾玩具,他直接把积木扔在地上,嚷嚷着我不收拾,你能怎么样。可一出门,他像换了个人小区里小朋友组队玩滑梯,他躲在妈妈身后不敢上前;幼儿园老师让举手回答问题,他把头埋得低低的,连声音都不敢出。
不少家长都有类似困惑:为什么孩子在家胆大包天,到了陌生环境就变得胆小怯懦?其实,孩子的这种反差,大多和父母日常的教育方式有关,尤其是这3个容易被忽视的习惯,正在悄悄影响孩子的性格。
第一个习惯:只会说教指责,少了情感倾听。小宇妈妈曾说,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就盯着孩子的作业,看到他写得慢,忍不住就发火:这么简单的题都磨磨蹭蹭,赶紧写!每次被骂后,小宇要么哭闹反抗,要么沉默赌气。可到了外面,没人会像家人一样包容他的情绪,遇到一点挫折,他就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退缩。后来妈妈试着改变,当小宇不想写作业时,先问他是不是今天在学校累了, 孩子反而慢慢愿意沟通,出门也比以前大方了些。
第二个习惯:家里规矩松散,底线随时退让。有次小宇因为想吃零食哭闹,妈妈一开始说饭前不能吃,可架不住孩子撒泼,最后还是妥协了。久而久之,小宇觉得只要我闹,家里人就会让步,在家越来越没规矩。可到了幼儿园,老师不会迁就他的任性,小朋友也不会让着他,他没学会如何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自然会变得胆怯。其实,家里立下的规矩要坚持,比如按时吃饭才能吃零食,不因为孩子撒娇就打破,孩子才能明白边界,在外也懂得如何适应环境。
第三个习惯:事事包办代替,剥夺成长机会。小宇上幼儿园时,妈妈每天帮他穿衣服、整理书包;遇到小朋友抢他玩具,妈妈立刻上前解决。时间久了,小宇失去了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到了陌生环境,就会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行动。后来妈妈试着放手,让小宇自己收拾书包,就算忘带东西也让他自己跟老师解释,慢慢的,小宇不仅学会了自理,遇到事情也敢主动沟通了。
孩子的性格养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与其抱怨孩子窝里横、外面怂,不如从调整自身教育方式开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立下明确的规矩并坚持,帮他们建立规则意识;适当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只要用对方法,孩子就能慢慢变得自信大方,在家在外都能从容应对。您有哪些好的育儿经验?不妨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