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现代化的成功典范 《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会在河师大举行
更新时间:2025-09-22 16:13 浏览量:1
9月19日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创作编剧,河南省豫剧三团表演的豫剧《风雨故园》在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上演,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20日上午,《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会议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
《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会议现场
国家一级编剧、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鲁镇》剧作者陈涌泉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他的作品涵盖戏曲、影视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包括《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等。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戏剧界、电影界最高奖项,如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部分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和国家级艺术典藏。
河南师范大学校长郭海明在发布会致辞中指出,陈涌泉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杰出校友,《陈涌泉剧作集》不仅是对陈涌泉个人创作生涯的梳理,还将成为学校戏剧教学与研究的宝贵教材。陈涌泉的戏剧创作理念和实践,必将持续激励广大师生深耕中原文化、勇担文化传承使命。
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南省剧协驻会副主席蒋愈红在讲话中指出,《陈涌泉剧作集》不仅是对河南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集中梳理,更是响应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推动中原戏剧传承创新的重要一步。省文联将全力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戏剧研究工作,助推中原戏剧走出河南、对话世界,让中原戏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发布会上,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葛卫华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共同为《陈涌泉剧作集》揭幕。
《陈涌泉剧作集》揭幕环节
《陈涌泉剧作集》由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卷,精心挑选了陈涌泉的36部剧作,涵盖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等类型,囊括悲剧、喜剧、悲喜剧及正剧等体裁,涉及京剧、豫剧、晋剧、越剧等多个剧种。附录的12篇研究评述,多视角、多维度展开对陈涌泉及其作品的客观评价。 该书一经出版,即入选2024年度河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入围2024年度“豫版好书”,并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合作,将版权输出至美国。
林疆燕指出,陈涌泉坚持“持中守正、固本求新”的创作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其剧作扎根历史、立足当代,屡获大奖。《陈涌泉剧作集》的出版和对外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大力支持优秀戏剧走向大众和国际市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张煜表示,《陈涌泉剧作集》是一位杰出剧作家的艺术成果的集中呈现,该书的出版为戏剧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文本,是对当代戏剧文学宝库的丰富与贡献。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先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陈涌泉剧作集》的版权输出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途径,同时也能看到陈涌泉戏剧创作的世界性。“他的戏剧不仅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戏剧的转化,同时还吸纳了世界经典戏剧的经验来表达中国故事。”他说,“这非常有助于让中国传统戏剧走向世界,成为一座双向桥梁。”
陈涌泉对在新书发布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出版单位致谢。他表示,将继续深耕戏剧领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多优秀作品。
陈涌泉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常利伟,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调研员吕青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省内外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秦法跃主持。
在《陈涌泉剧作集》发布研讨会议的主论坛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郝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顾春芳,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主编吴新苗,中山大学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银龄计划特聘教授康保成等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全面肯定了陈涌泉对戏剧创作的卓越贡献,其作品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思想与艺术、个人体验与时代关怀,为中国戏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清晰的路径。
顾春芳以《程婴救孤》为例,评价其成功捍卫了经典的精神品格,完成了与古典心灵的深度对话,是“为文学续命”。她认为,陈涌泉的思想性始终与人民性交融,其作品(如鲁迅题材剧作)从小人物的命运中自然生发出对国民性和人性尊严的深刻反思。郝戎在发言中盛赞道:“陈涌泉是一位心怀戏剧命运的思想者。”
康宝成以《风雨故园》为例,认为该剧情节生动、思想深刻,不简单贴标签、做价值评判,而是将复杂人性呈现给观众思考,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原则。
吴新苗在发言中指出,陈涌泉剧作是戏曲现代化的成功典范,实现了思想表达与戏曲形式的和谐统一。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形式现代,但又“很戏曲”,守住了戏剧之本。
会议设立了两个分论坛,围绕“陈涌泉戏曲创作研究”和“中国戏曲研究”议题开展专题研讨。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学术演讲,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报告进行了点评和交流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闭幕式上,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先科进行学术总结。他以“大艺术家”“思想者”“实践者”三个关键词概括了陈涌泉的创作与贡献。他指出,陈涌泉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对话性”,在艺术上实现了“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融合,推动了戏剧生态的优化与创新实践,体现出创作与行动的高度统一。
陈涌泉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戏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戏剧的本质是文学,要从文学角度切入戏剧创作与研究。他呼吁戏剧理论评论应具备真知灼见、敢于讲真话;理论必须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学者应深入剧场、关注当下戏剧生态,使理论研究能真正指导戏剧实践,共同推动民族戏剧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冬洁/文 赵墨波/图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吕淑丽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