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刘少奇对赵燕侠说:阿庆嫂要是照你那样演,不出三天就被抓了!

更新时间:2025-09-21 03:25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天,长安大戏院后台闹哄哄的,有人拉琴,有人试嗓,票友在走台,场工在调灯。

一个穿灰蓝毛呢大衣的老太太悄悄进来,拄着拐杖,没说一句话。

直到演出快结束,她忽然走上台,唱了几句《沙家浜》。

那段唱腔几十年没动过音调,拖腔一出来,满场一下安静了。

没人提醒,也没人介绍。

可一开口,所有人都知道——是赵燕侠。

说起来也巧,这段唱词原本不是她加的,唱法也不是老谱。

她自己琢磨出来的。

可谁知道,这背后其实是因为一句批评。

六十年代初,《芦荡火种》刚刚排练,赵燕侠演的是阿庆嫂。

当时这戏还没定型,各路专家都在提意见。

有一天,她在一次内部汇演后,碰上了刘少奇。

她那会儿挺自信,觉得这戏演得还行,趁着跳舞的空儿,就问了句:“刘主席,您看我们这戏怎么样?

刘少奇只是笑笑,慢了一拍才说话:“我要是日本人,早就把你抓走了。

赵燕侠当场愣住了。

刘少奇接着解释,说她演得太“革命”了,阿庆嫂是地下工作者,不该这么直白。

那时候在白区活动,卖茶的就是卖茶的,走路、说话、擦桌子都得像个普通人。

要是把身份写在脸上,根本活不过三天。

这话不多,但分量太重。

赵燕侠没回嘴,转身回去就把自己关在排练厅。

后来她说,这比挨骂还难受。

那段时间,她开始频繁去茶馆、前线、女兵连,跟着炊事班、洗衣班一起吃住。

每天观察那些最不起眼的人怎么说话、怎么走路、怎么擦桌子。

她发现,擦桌子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

有人拖拉,有人拍打,有人把抹布叠得像豆腐块。

她记住了这个细节。

之后排《沙家浜》,她设计了“抹布功”——手指勾着抹布,转个小圈儿再落下。

动作不大,却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不是舞台上演的,是茶馆里活生生的人。

导演一开始还不理解:“剧本里没这段啊。”可等她演完全段,谁都说不出话来。

那年她三十六岁,已经是“角儿”。

可她说:“角儿也得接地气,不然就悬在天上了。

她这人,骨子里就是要较劲的。

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没几个能养大的。

她是唯一活下来的,父亲一口咬定:“当儿子养。”三岁就学戏,十五岁就能挑大梁。

可问题是,她是平板脚。

京剧讲究“身段”,脚不漂亮,基本就没戏。

她偏不信。

每天练功都把鞋里塞棉纸,磨破了起血泡,结痂又继续练。

有回演《阴阳河》,脚崴了,硬是咬牙翻了七个“鹞子翻身”,琴师在后台看着都哭了。

她笑着说:“我爹说,观众花钱买票,咱得对得起人家的钢镚儿。

这种狠劲儿,后来也用在了台词和唱腔上。

她小时候念白不准,把“”念成了“熊”,师父拿戒尺打她手心:“京片子讲究尖团字,捋不直,别唱了!”她回家含鹅卵石练发音,一练就是三年。

有一次演《白蛇传》,她设计了一个动作:跪地时水袖如瀑,转身告别时脖子轻颤,最后夺门而出那一下,剑穗甩出一个“问号”。

没谁教她,也没人要求。

她说:“这场戏不是哭,是疼。

疼不能靠嚎,要靠身子里的劲儿。”

后来这段动作,被中戏表演系拍下来,一帧帧当作教学范例。

她还爱折腾。

五十年代迷上评剧的哭腔,跑去偷学三个月,把《秦香莲》的唱法拿回来,糅进《玉堂春》。

有回跟侯宝林吃饭,听人练贯口,回头就在戏里加了个“报菜名”,荀慧生都乐了:“我这徒孙要抢相声的饭碗了。”

可谁也没想到,她突然退休。

1986年,58岁,正是“角儿”最风光的时候。

她一句话没多说,把辞呈交了。

那年她刚从四川巡演回来,嗓子发炎,大夫让她禁声。

她说:“我这带着四十多号人,嗓子不行还有身段。

演《玉堂春》那场,她把大段唱腔改成眼神戏,观众全场看得屏气凝神。

谢幕时,观众扔上来的花把徒弟埋得只剩个髯口。

她在侧幕看了一眼,笑着点头。

她退得干脆,谁劝都没用。

后来有人猜,是为了让年轻人有机会。

也有人说,她太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该下场。

但她没真正离开。90年代,日本财团请她去常驻演出,条件是改词。

她连合同都没看完,直接撕了:“祖宗留下的,少一个字都不行。

2008年汶川地震,她穿着旧戏服唱了三个小时,汗把戏服都湿透了,拧下来半盆水。

那场义演,筹的钱比几个当红明星加起来还多。

她不在的时候,后台有时会传来一句话:“赵老板这戏,是有骨头的。

后来再有票友唱《沙家浜》,没人敢模仿她的“抹布功”。

有人试过,一转手,台下就有人摇头:“不对。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阿庆嫂。

参考资料:

李少春、张君秋主编,《中国京剧人物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

张庚、郭汉城编,《中国戏剧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

中央戏剧学院资料室编,《赵燕侠舞台艺术档案汇编》,中央戏剧学院出版社,2005年。

《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国家京剧院档案馆,《样板戏创作演出资料汇编》,内刊资料,1978年。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