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皇后”前边敢垫戏,常派弟子孙玉菊与陈素真的一段梨园往事

更新时间:2025-09-21 12:53  浏览量:1

陈素真、孙玉菊、吴碧波

这里的“皇后”,指的是与常香玉齐名的豫剧大家陈素真。

在20世纪30年代,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就享誉河南,唱响于古城开封,在那里形成了豫剧史上第一次“三鼎甲”的局面,还被观众评出了“三鼎甲”的“状元”、“榜元”、“探花”。

由于陈素真创造了“豫剧中的梅兰芳”式的陈派艺术,早在17岁时就被誉为“豫剧皇后”。

这个“'皇后’前边敢垫戏’的故事,说的是少不更事、还是孩提少女的孙玉菊,天不怕,地不怕,竟然在豫剧皇后陈素真演出正本戏之前,“不知天高地厚”,敢唱“垫戏”的故事。

有一天,大院“剧场”演出刚收场,一直在当“观众”的许寄秋先生找到小秋和她的家长,一边夸小秋唱得好,一边要求小秋到当时的郑州市群乐豫剧团“打一炮”。

所谓“打炮”,就是业余演唱的票友,到专业剧团去唱一回戏。

为何叫小秋去唱哩?

一是,她胆子大,不怯场,去戏台上唱,不丑;

二是,郑州市群乐豫剧团遇到了一个难处,需要外聘票友打炮。

当时,豫剧皇后陈素真,要以郑州市群乐豫剧团当底包,在郑州演出。

陈素真常演的戏有:《三拂袖》《涤耻血》《耶含嫣》等,但是前边都需要演出个“垫戏”。

演垫戏,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为啥呢?当时郑州市群乐豫剧团的主演有华翰磊、车宝玉、夏瑞珍、董玉兰等,她们也都是名闻遐迩的名演员,谁也不愿自降身价,为陈素真唱垫戏;

剧团里的一般演员或是无名的小字辈,则惧怕陈素真“皇后”的名气太大,也无人敢上去唱垫戏。

于是,文化局的领导就找到了业余小票友孙玉菊了!

孙玉菊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压力,就答应去剧团“打一炮”。

打炮戏是《拷红》是垫戏。

源于元杂剧的《拷红》,始由戏剧家王镇南从《西厢记》中化出7部西厢,后由陈宪章和王景中先生为常香玉“量体裁衣”,改编成了四折的《拷红》,成为常香玉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剧作着力塑造了善良热情机趣、聪慧胆大的红娘的人物形象。

同时,也批判了亘古不变的伦理道德,戏剧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这个垫戏,孙玉菊当了“领衔小主演”,由郑州市豫剧团里的“小字辈演员,给她配戏。

让人没想到的是,走了两次台,虽然显得有些粗糙,还真是可以“拿出手”哩!

小秋上场的那段豫东调和豫西调揉在一起的【流水板】“在绣楼我素小姐言命,到书院去探望先生的病情……”一出口,可就赢戏了!

这个着12个乐句的戏曲唱段,唱得轻巧流畅,声情并茂,很有专业学员的风采。

在“我要把小姐吓哄--”一句,小秋还学着常香玉演唱时的唱法,了“哄”字的鼻腔音,结合音乐旋律的伸展起伏和顿挫的变化,借以展红娘这个人物内心世界。

这里,小秋唱得情趣盎然,还引起了观众的一笑声。

在一句“我就说呀”道白之后的“张先生的疾病不轻(啊)”这一句唱腔,演唱起来有难度,按照乐句情绪,“我就说呀”应该是半说唱,轻声细语,而后边的“张先生的疾病不轻”要故意张扬,故弄玄虚,“不轻”二字,则要带出一些俏皮的笑声,以便表现小红娘谎报军情,小姐嬉戏逗趣的机趣、调皮和可爱。

这些颇有难度的演唱,小秋都演唱得收放自如,展示了这个小姑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功力。

这段带点花腔、近似说白的演唱,加上熠熠闪光、好似会说话的眼,活脱脱地描绘出了一位热情、善良、机敏、聪慧的古代女孩子可爱的人形象,虽然还是得有些稚嫩朴拙、不够规范,但是,她唱得调皮活泼、真意切,很是招人喜爱。

演出结束时,不少观众发现了孙玉菊的真实身份,有人喊道:“唱红娘那孩子,不是福寿街那个小秋吗?!”

他们说着,纷纷涌向后台,向这位演出成功的业余小演员、唱“打炮戏”成功的小票友表示祝贺!

那天给小秋妈送了戏票,小秋妈还真来看戏了,看见小秋唱得那么好,她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因而也跟着那些观众涌向了后台。

孙玉菊与小演员

准备上场演出正本戏《叶含嫣》的豫剧皇后陈素真,这时才发现了今晚给她唱垫戏主角红娘的演员,是个街道上的业余小票友,还唱得这么受欢迎,于是走上前去,轻轻地拍着孙玉菊的头,亲切地问道:“小姑娘,你叫啥名字?"

孙玉菊当然知道此人就是豫剧皇后陈素真,不过她一点也不生,连忙回答:“我叫孙玉菊,孙悟空的孙,小名叫小秋!"

陈素真接着问:“小秋,好孩子,学几年了?”

孙玉菊伸出食指,不怯不颤地说;“一年!”

陈素真吃惊地又问:“跟谁学的?”

孙玉菊扑闪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回答道:“跟广播里的常香玉老师学的!”

陈素真又问:“你见过常香玉吗?"

孙玉菊答道:“我在戏台上见过,我看过她唱戏。”

陈素真很高兴:“小闺女有出息,将来也当常香玉,回头,我领你去见常香玉!”

机灵的孙玉菊赶紧向陈素真鞠了个躬:“谢谢陈老师!”

站在一旁的许寄秋先生,脸上一副得意的神色,早已笑成了一个弥来佛!

慧眼识珠的许寄秋,已经瞄见了人群中的小秋的妈妈,连忙说:“这个小秋能唱这么好,她的妈妈可是立了大功劳,小秋的妈妈也来了!”

他说着,从人群中请出了小秋的妈妈。

妈妈拘谨得只剩下笑了,陈素真还上前拉了拉小秋妈的手,夸她培养了个“精闺女"。

小秋妈一出后台,就前后撵着许局长,笑着说:“许局长啊,俺闺女要学唱戏,你得把她领走啊!”

许局长此时诡谲地一笑:“这戏子是'下九流’哇,唱戏的事,以后再说吧!”

小秋妈很正经地:“许局长,现在就得说,你不是说,小秋唱戏是块料吗?"

于是,许局长开怀大笑起来……

原来,许局长那天送戏票请小秋妈看戏,就是为解决小秋妈的息而专门设计的“锦囊妙计”啊!

孙玉菊与常香玉

许局长大胆地请来了个唱业余戏的小孩子,为陈素真唱垫戏,虽然是招“险棋”,可也是招“高棋”。

因为,此举果断明智,一举多得:演好就算为剧团解了围,为陈素真捧了场,也锻炼了少年人才;演砸了,因是小孩子票友唱“打炮戏”,也好找推辞的退路,豫剧皇后陈素真也应该不会怪罪。

再说,请小秋妈来看戏,出奇制胜,捎带着又扫除了小秋进剧团学戏的大障碍。

看起来,孙玉菊这次“皇后’前边敢垫戏”的行动,可是“一石三鸟”了:既为剧团解了围;又在大庭广众场合推出了童星;解决了小秋妈的思想认识问题,促使她主动地送女学戏。

如今,孙玉菊演得这么精彩,真是皆大欢喜,足见许寄秋局长办事有多么“高明”吧!

小秋考剧团的事情,已是水到渠成,其时机,就像端午时节的麦子已经成熟了。

选自《玉菊秋自芳--常派传人孙玉菊》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