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发力惠民生 文化滋养筑心安——以惠民县大年陈镇为例
更新时间:2025-09-18 16:36 浏览量:2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扎实推进“心安城市”建设,今年以来,惠民县文旅局持续拓展基层文化服务的覆盖维度与服务效能,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活力足、反馈实的基层文化服务新格局,推动公共文化宣传服务提质增效。在惠民县大年陈镇探索实施“周末戏相逢”、“乡村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覆盖观众10000余人,有效扩大了文化服务覆盖面,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文化熏陶为出发点,深耕基层实践之壤。大年陈镇通过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12场周末消暑晚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节目,节目内容涵盖气势恢宏的鼓舞、意蕴悠长的优美舞蹈、国粹京剧的醇厚声韵以及铿锵豪迈的吕剧唱腔,共计上演节目140余个,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场视听艺术盛宴。每场晚会平均吸引200余名居民前来观看,累计参与人数达1800余人次。晚会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夜间文化生活,显著增强了联村凝聚力,让居民在欢声笑语中深刻感受文化魅力,为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以文化培育为着力点,激活乡村内生之韵。聚焦文化培育,多举措丰富乡村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大年陈镇成功举办“桃乡诗社”文化交流座谈会,18名诗社成员及书画爱好者齐聚,通过吟诵经典、创作时代诗作,现场完成20余幅书画作品,强化文化传承实体依托,巩固乡村文化载体;累计开展8场“滨滨学堂”公益课堂,覆盖儿童200余人次,开设扇子制作、自然观察等特色课程,以互动教学拓展乡村教育外延。同时,融合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文明培育“主阵地”,推行“书屋+电商”模式,开设网络销售课程助村民学直播、销农特产品,实现“送文化”到“种文明”转变,为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以文化实践为落脚点,丰盈百姓日常之美。大年陈镇以文化实践丰富百姓日常生活,通过统筹场地资源创新打造“四点半舞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戏曲爱好者与“桃乡诗社”成员积极参与,每日下午四点半开展戏剧展演、诗歌朗诵等活动,累计参演群众超1200人,单场观众达200余人。群众还自发组织象棋、围棋等棋类活动,参与超160人次,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显著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开展“孔子学堂”活动15余场,志愿者结合现实解读《论语》等国学著作,设置诵读及问答环节,推动传统文化普及,提升青少年的认知和传承能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惠民县文旅局将继续拓展活动内容、完善服务机制,推动文化惠民更加常态化、精准化,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盈,为“心安城市”建设注入持久深厚的文化动力。(曹希强 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