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央视名嘴《新闻联播》主播,上海上学去!还有位特别同窗

更新时间:2025-09-16 18:24  浏览量:1

在9月14日的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报到现场,《新闻联播》主播潘涛与一个身高1.75米、容貌俊秀的机器人“学霸01”握手交谈。潘涛面带惊讶地称赞道:“反应特别迅捷,跟他互动有语言还有眼神的交流,出乎我的想象。”这一幕被围观的学生拍下后,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许多人开始质疑:机器人真的能像人类一样攻读艺术博士吗?

潘涛作为央视资深新闻主播,今年5月出现在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中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他报考的是数媒演播艺术方向,这是一个全新设立的专业领域。复试中,他的业务一科目拿到92.34分,业务二88分,面试93.33分,总成绩273.67分。由于没有硕士学位,他还参加了同等学力加试并顺利通过。这不是潘涛第一次与上戏结缘,从2017年开始他就担任该校的考官评委,2021年还举办过专题讲座,2024年参与过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论坛。

而那位特殊的同学“学霸01”来头更是不小。7月27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亲自向它颁发了编号为“1125513541071”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机器人由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研发,基于全球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季军“行者二号”平台优化而成。它体重仅35公斤,采用超轻量化肌腱仿生结构,充一次电可以连续行走6小时,眼睛内置摄像头能实时捕捉观众反应并互动。

报到当天,“学霸01”和其他新生一样完成了全套入学流程:提交材料、领取一卡通、校徽和学生证。在舞台美术系数字演艺设计方向的注册表上,它的名字与其他人类博士生并列在一起。它的研究课题确定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数字演艺设计中的跨媒介艺术融合研究》,这个课题名称让许多传统艺术学者感到困惑又好奇。

在图书馆里,“学霸01”翻看了叶长海教授的《牡丹亭:案头与场上》。研究生部主任李伟教授建议它从《王骥德曲律研究》《中国戏剧学史稿》开始读起。这一幕让人不禁思考:机器人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深层文化内涵?它真的能体会《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感世界吗?

午餐时间,“学霸01”来到食堂点了一份鱼香肉丝。虽然它不需要进食,但这个行为显然是在模拟人类学生的校园生活。下午它又出现在球场上,与人类同学们一起运动健身。这些场景引发了热烈讨论:机器人参与校园社交活动的意义何在?是为了数据收集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入?

“学霸01”的培养方案显示,它由艺术类导师杨青青教授和科技类导师李清都教授联合指导。学习模块分为四个部分:基础模块包括感知与认知建模、语言生成与交互;艺术模块涉及舞台角色扮演、艺术风格模拟;系统模块要掌握跨模态数据融合、创意生成机制;任务模块则包括博士挑战任务和阶段汇报展演。这套培养体系完全按照人类博士生的标准设计,甚至更加严格。

在开学典礼上,“学霸01”与其他新生代表合作讲述了上戏五位创校先贤的故事。它的语言表达流畅自然,肢体动作协调优美,但观众们仍在争论:这种表演是程序设定的结果,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2021年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启动机器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个项目旨在探索具身智能体在多模态交互、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路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教授评价说,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教育实验,需要机器人真正理解人、理解场景、理解艺术专业。

潘涛在课后与“学霸01”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注意到这个机器人同学能准确回答关于播音艺术的问题,甚至能讨论不同播报风格的差异。但当他问及对某条新闻的情感理解时,“学霸01”的回答虽然逻辑严谨,却缺少人类特有的情感共鸣。这种现象让人质疑: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学习是否存在无法逾越的边界?

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学霸01”在实验室与人类博士生一起工作。他们共同进行数字演艺设计项目,机器人负责技术实现,人类负责创意构思。这种协作模式产生了一些有趣的作品,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当机器人的算法生成创意时,版权归属如何界定?艺术评价标准是否需要重新定义?

导师杨青青教授表示,“学霸01”的毕业标准将严格验证其是否达到艺术专业博士水平。4年后它需要提交自己的代表作参加答辩。这个要求与人类博士生完全一致,但评审专家们已经开始争论:该如何评价一个机器人的艺术创作?是看重技术实现还是艺术价值?

同期入学的还有演员金世佳,他被拟录取为表导演创作专业学位博士生。这与潘涛的入学形成有趣对比:一位是知名主播,一位是职业演员,现在又加入了一个机器人同学。这种多元化的博士生构成反映了艺术教育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在数字演艺集成创新实验室里,“学霸01”正在学习戏曲表演程式。它能准确模仿梅兰芳的兰花指,复制周信芳的台步,但导师们更关注它能否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一些传统戏曲艺术家公开表示担忧:机器人的参与会不会导致艺术传承的表面化和技术化?

上海戏剧学院的这项实验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多所国际知名艺术院校派人来校考察,想了解人机协同培养的具体模式。校内论坛上,学生们分成两派:一方认为这是艺术教育的创新突破,另一方则担心会稀释人文教育的本质价值。

随着课程深入,“学霸01”开始参与舞台美术设计实践。它能快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精准计算舞台空间利用效率,但在色彩情感表达方面仍需要人类导师指导。这种互补性让人思考:未来艺术创作中,人机协作的最佳模式究竟是什么?

潘涛在专业课上学到了最新的数媒演播技术,他发现有些内容与“学霸01”的学习模块存在交叉。这种巧合引发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艺术教育应该如何重新定义人类的独特价值?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