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稀有剧种传承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14 08:38 浏览量:2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记者常雪平)9月13日,由中国戏曲学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戏曲频道主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武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举世无双·未来之声”文化交流学术沙龙在武安市举办。
活动现场,戏曲专家学者、戏剧梅花奖得主、稀有剧种院团长及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稀有剧种的发展新空间”展开深入交流,从艺术实践与学术理论双重角度,探讨稀有剧种在当下和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为稀有剧种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邯郸是戏曲大市,武安平调、落子、傩戏、永年西调、魏县四股弦等众多稀有剧种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工作,围绕“讲好邯郸故事”创排了一系列稀有剧种优秀作品。平调落子剧《大喇叭》《贺进》《并蒂莲花》等多部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泛开展“天天看大戏”、“周周有好戏”、濒危剧种折子戏展演等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积极开展交流,四股弦折子戏《打金枝》等剧目登上央视栏目;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网络播放量超3亿次;不断推动稀有剧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