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二人台:晋语开出的戏曲之花

更新时间:2025-09-14 04:11  浏览量:1

二人台小戏《半条棉被》剧照。王正 摄/光明图片

  二人台是流传于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和河北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山西河曲,以晋北方言为基础。清朝后期,二人台随着“走西口”的脚步,逐渐流传到了晋陕蒙冀四省区的交界地带。这里山川相连,气候相近,人们的生活习俗相互影响,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也为二人台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在这里汇聚,不同的方言、音乐、舞蹈、民俗等文化元素在这里交流、融合与创新,逐渐使二人台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更加成熟和完善。2006年,二人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人台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晋北方言尽显地域性

  二人台以晋北方言来演唱,方言是其最本质的特色,如果脱离了当地的方言土语,听起来就不地道、不纯正,也无法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在晋北方言中,平舌音、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保留了入声字,这些语音特色在二人台的唱词和道白中都有所体现。例如,普通话中零声母的字,如“爱、偶、熬、鹅”等字的发音,在晋北方言中一般都有一个ng声母。二人台《走西口》:“走路你要走大路,你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儿多,能给哥哥解忧愁”,用晋北方言来唱“路”和“愁”的韵尾都是“ou”,若用普通话唱则失去了这种韵律美。

  二人台的道白、唱词所用词汇有非常多的晋语词汇。比如,阳婆(太阳、阳光)、眊(看、探望)、拉倒(分手)、泪蛋蛋(眼泪)、盖体(被子)、前半晌(上午)、害娃娃(怀孕)等;还有晋语特有的“圪字头”词圪洞(窟窿)、圪梁(山梁)、圪哼(哼)、圪扭(扭)、圪蹴(蹲)、圪料(弯曲)等,“日字头”词日怪(怪)、日哄(哄骗)、日脏(脏)、日倒(蒙哄)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由于语言发展变化而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少用或者不用了的词语,在二人台的唱词或者道白中还有保留。比如,《打鱼划划》“打鱼划划渡口难,搬上妹妹去河南”中的“搬”,是“带着、领着”的意思,这一意思已很少在口语中使用。这些具有方言特点的词语如果替换为普通话的词语,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意义或者失去了原来的韵味。再如,《双山梁》“一对对毛眼眼瞭哥哥”中的“瞭”,并不简单等同于普通话的“看”。《打樱桃》“红彤彤的阳婆婆满山山照,手提上竹篮篮抿嘴嘴笑”中的“阳婆婆”,如果换成“太阳”就淡化了其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二人台的唱词和道白还大量使用民间俗语,充分展现了语言的丰富性、灵活性和民间性。比如,经典剧目《刘干妈探病》就使用了“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夫妻不和,子孙不旺”“心上没个亲的,觉着什么都是空的”“只要人同心, 黄土也能变成金”等十多条谚语;《王成卖碗》用到了“不见棺材不流泪,不碰南墙不回头”“一不做二不休”“二两豆面揪疙瘩——少来这片汤”“抱住香炉打喷嚏——扑一鼻子灰”“一百斤莜面蒸的大寿桃——废物点心”等谚语、惯用语、歇后语。这些民间俗语的使用,既提高了语言的趣味性,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和群众产生深刻共鸣。

衬字衬词增强音乐感

  起初,二人台是农民农闲时的一种娱乐手段,不化妆,不表演,也不受场地的限制,也被称为“打坐腔”或“小曲坐唱”;后来,二人台逐步化妆演唱并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养分,成为今天的民间小戏。二人台出场人物少,只有一旦一丑两个行当,剧目内容比较简单,伴奏也不太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表演和伴奏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吸引观众,二人台演员就必须在语言表现力上下足功夫,通过调动各种各样的语言技巧来吸引观众。

  二人台特别擅于在唱词中增加衬字衬词。这些衬字衬词不表示实际意义,但增加了演唱中的节奏美、跳跃性,让演出更加灵活、俏皮、生动。比如,代表性剧目《挂红灯》的第一段唱词:“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纱灯挂在门前。风吹灯笼呼噜噜转,越刮越转越好看。”在实际演唱中,表演者往往会在其中加一些衬字,唱成:“正月(哎嗨嗨嗨)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那个)红(呀)灯挂在门(呀)前。风刮(哎嗨嗨嗨)风刮纱灯呼噜噜转,越刮越转(呀)越刮越转越好看。”一些唱段中的衬字非常多,比如《压糕面》中“哥哥推妹妹磨,黄楞楞的糕面推下一大堆”经常被唱成演绎成:“哥哥推(呀)妹妹磨(呀么磨呀么依吆嗨),黄楞楞的糕面推下一大堆(呀么柳叶儿青)……”

  具体到如何加衬字衬词,每个演员各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十对花》中,有的演员这样加入衬字和叠词:“正月里来开的一朵什么花(花花花)开,(那)正月开花迎春花(花)开,迎春花(花花花)开(开)有多么大,迎春花(花)开(开)二大娘就爱戴(一个)它。”有的演员则会这样处理:“正月里来什么花(花)(什么花花花花花花)开,正月里来开得一朵迎春花(花花花)开。迎春花(花)开得有多么大(嘚儿)大,迎春花(花花花花)二大娘就爱戴它。”不论如何变化,都能让观众感受到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疏密有间、灵动跳跃的音乐美。

多种修辞丰富表现力

  二人台的唱词灵活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类比、回环、拟人、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以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的画面感。

  有时使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和道理具象化,用“今夜晚好比鸟出笼,展翅飞翔并肩行”(《闹元宵》)比喻元宵节情侣急切追求自由的心情;有时巧用夸张,把情绪和特点突出出来,“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五十里的路上我来眊妹妹你。半个月跑了十五回,就因为眊妹妹把我跑成罗圈腿”(《三十里的明沙二十里的水》),夸张地表明路程远、次数多,路途辛苦;有时善用对比,“挣的是好人的钱、受的是灰人的气”(《刮野鬼》),道出了艺人的心酸。二人台中还有一类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曲目,比如《方四姐》《珍珠倒卷帘》等。这些曲目的结构类似于排比,通过十二个月、十二个段落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回环往复,让人回味无穷。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二人台的唱词愈加丰富多彩、摇曳多姿。

  随着时代发展,二人台不再局限于二人表演,排演了许多数十人参演的大戏,道白、唱腔和音乐也更加丰富多样,表现了黄河两岸晋陕蒙冀浓郁的民俗风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在民间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