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芳华 戏韵传薪丨昌平区中小学第六届戏曲夏令营圆满结束
更新时间:2025-09-09 17:27 浏览量:1
金风送爽,梨园飘香。六载芳华,薪火相传。8月29日,由昌平区教委主办、昌平区少年宫承办的“传统文化责任有我”昌平区中小学第六届戏曲夏令营圆满结束。昌平一中教育集团、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天通苑小学、城北中心三街小学、流村小学5所戏曲联盟校66名师生参加活动。
自2018年开展首届戏曲夏令营以来,区教委始终以“让戏曲扎根校园,让传统浸润童心”为目标,将京剧国粹与昌平本土非遗长峪城“山梆子戏”深度融合。
本届夏令营延续往届,以国粹京剧和昌平“长峪城山梆子社戏”为主要教学内容,设置了青衣班、花旦基础班、花旦提高班、老生班、山梆子社戏班五个教学班和戏曲知识问答、非遗京剧头饰制作、京剧红色剧目赏析等丰富多彩的拓展活动。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专家老师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从戏曲基础知识的讲解,到唱、念、做、打的基本功训练,到经典戏曲剧目的赏析,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们沉浸在戏曲的魅力之中。
▲五个教学班单独进行授课
▲非遗京剧头饰制作
▲红色经典剧目《红灯记》赏析
短短四天多的集训,时间虽紧迫,却满载收获。同学们用汗水诠释热爱,用坚持书写成长。四天多的时光,孩子们的生活被水袖翻飞的影子、清亮的唱腔和雀跃的笑声填得满满当当。从唱腔的抑扬顿挫到身段的一招一式,从眼神的灵动传情到台步的稳健从容,每一个细节的雕琢,都凝结着孩子们对戏曲艺术的执着追求。老师们和专家们不辞辛劳,倾囊相授,用专业的指导与耐心的陪伴,为同学们搭建起通往戏曲艺术殿堂的桥梁。这份师生携手、共同奋进的精神,正是戏曲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在8月29日进行的夏令营汇报展示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登台表演,展示自己在夏令营期间用汗水与热爱浇灌出的戏曲之花和学习成果,为领导、老师和家长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汇报表演。
当《战太平》《定军山》的铿锵唱段响起,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雄浑豪迈;《锁麟囊》《天女散花》的华美扮相与细腻演绎,又让我们领略到国粹的婉约雅致。而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的热血演绎,更是将革命精神与戏曲艺术完美融合,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令人惊喜的是本土长峪城山梆子《卖水》与京剧《卖水》的同台演绎,这不仅是两种艺术形式的碰撞,更是传统文化在地方特色与国家瑰宝间的对话与交融。同学们用精彩的表演,生动诠释了戏曲文化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汇报展示活动后,昌平区教委副主任王丽梅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不仅是戏曲艺术的学习者、表演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希望师生将对戏曲的热爱融入生活,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传播戏曲之美,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戏曲夏令营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戏曲艺术的平台,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昌平区的戏曲美育教育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戏曲艺术也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