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承杨韵,一生逐梦杨派魂 —— 杨乃彭的京剧艺术人生
更新时间:2025-09-06 05:41 浏览量:1
杨乃彭
当今时代,若说哪位京剧杨派老生让戏迷说起来立刻就会想到他的名字,那无疑杨乃彭先生算是一位。
1945 年,杨乃彭出生于一个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的家庭。或许是家庭氛围的熏陶,他自幼便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 岁时,小小的他便踏上了学戏之路,这一学,便是一生的坚守。6 岁,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杨乃彭已经勇敢地登上了舞台,迈出了他京剧生涯的第一步。这初次登台的经历,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心中对京剧表演的熊熊热情。
1958 年,13 岁的杨乃彭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考入了天津市戏曲学校,开始了系统而专业的京剧学习。在戏校的 7 年时光,是他夯实基础、雕琢技艺的关键时期。每天凌晨 4 点半,当城市还在沉睡,杨乃彭便已起床,前往河边喊嗓子练功。寒来暑往,无论风霜雨雪,他从未有过一天的懈怠。这段艰苦的求艺岁月,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更让他在京剧基本功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杨乃彭演《伍子胥》
在戏校,杨乃彭有幸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老师 —— 杨宝忠。杨宝忠是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大徒弟,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是堂兄弟,更是京剧史上的著名琴师,其琴技出神入化。杨乃彭跟随杨宝忠学习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从杨宝忠那里学到了精湛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杨宝忠对专业和生活认真到执拗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少年杨乃彭,让他懂得了在艺术追求上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杨宝忠的悉心指导下,杨乃彭的乐感变得更加丰富,节奏把握得更加鲜明准确,为他日后的舞台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天津戏曲学校毕业后,杨乃彭被分配到天津京剧团。在这里,他继续虚心求学,得到了张荣善、周啸天、哈宝山等众多京剧名家的亲传。这些前辈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杨乃彭,使他得以广泛涉猎,博采众长。
周啸天、哈宝山非常喜爱杨乃彭的勤学上进精神,先后向他传授了《打登州》《白莽台》《定军山》等经典剧目。在学习这些剧目的过程中,杨乃彭不仅掌握了剧中的唱腔、身段等表演技巧,更深入理解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学会了如何通过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生动地展现出来。张荣善等老师也对杨乃彭倾囊相授,使他在表演技艺上不断精进。
杨乃彭演《空城计》
在众多老师的教导下,杨乃彭逐渐掌握了杨派所有代表剧目和部分余(叔岩)派代表剧目。同时,他还不满足于仅仅学习演唱,还努力学习操琴与打鼓。通过学习操琴,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京剧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更好地与乐队配合,使自己的演唱更加和谐完美;学习打鼓则让他对京剧表演的节奏把控有了更精准的感觉,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更好地掌握节奏的快慢、强弱,使表演更加富有张力。
杨乃彭在传承杨派艺术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在继承杨宝森 “老杨派” 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他深知,艺术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京剧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极佳的嗓音条件,其嗓音甘甜高亮,音域宽广,韵味醇厚苍劲,刚柔相济。他根据个人的嗓音特点,广撷博采,集杨、余、马三家所长,将不同流派的优点融合贯通,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演唱特色。在多年的舞台演出实践中,他不断打磨自己的表演,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力。
杨乃彭演《杨家将》
杨乃彭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他多年来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和众多经典剧目的演绎中。他的代表剧目极为丰富,包括《杨家将》《伍子胥》《战太平》《定军山》《击鼓骂曹》《文昭关》《碰碑》《失空斩》《四郎探母》《洪羊洞》《清风亭》《失印救火》《四进士》《坐楼杀惜》《杀驿》《盗宗卷》《白蟒台》《打登州》《大探二》《乌盆记》《捉放曹》等 30 多出剧目。每一部剧目,他都用心去诠释,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生涯中,杨乃彭收获了众多荣誉。在天津市首届新人大赛中,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演荣获演员一等奖,从此在京剧界崭露头角。在首届艺术节中,他主演的改编剧目《乌盆梦》大放异彩,获得主演一等奖。在京剧院新排现代京剧《华子良》一剧中,杨乃彭担纲齐晓轩一角,他将齐晓轩的坚定、智慧和英勇演绎得十分到位,演出了光彩,受到各界好评。在第三届京剧艺术节上,《华子良》荣获金奖,杨乃彭也凭借此剧获得了表演奖。他还曾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在新编剧目《护国将军》中饰演梁启超获得特别荣誉表演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他多年来辛勤付出和努力追求的最好见证。
杨氏父子
作为杨派京剧老生的优秀传人,杨乃彭深知传承京剧艺术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他不仅在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还积极投身于京剧教学工作,为培养新一代的京剧人才倾尽全力。2010 年,天津开设京剧流派艺术研习班老生(杨派)专修班,杨乃彭担任导师。他继承了恩师们开明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一丝不苟。
他常说:“学流派,要学精神、内涵,要把最最核心的东西学到手。如果我教出来的学生都像我,那我这个老师就当得太不合格了。学流派不能变成模仿秀,要把学生本身的那种光亮的地方,把他们的特点、优长引发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艺术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创造力。他耐心地指导学生每一个唱腔、每一个身段,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杨乃彭的悉心教导下,一批优秀的京剧人才逐渐成长起来。他的儿子杨少彭子承父业,幼年学习武生,后改学老生以继承杨派衣钵。杨少彭在父亲的教导下,刻苦钻研,克服了转行之后的重重压力,如今已成为文武双全的杨派老生新一代的领军人。2018 年,杨乃彭之孙杨泽崧登上央视舞台,小家伙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演唱立时博得满堂彩,杨派艺术在杨家得以三代传承,成为梨园佳话。
杨乃彭和儿子孙子
此外,杨乃彭还积极参与各种京剧推广活动。无论是新编红色京剧《华子良》的排练,还是 “走进大师”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系列讲座,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更多的人传播京剧艺术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2008 年,他被评为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 年,又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在京剧传承工作中所做出贡献的认可。
如今,虽已年事渐高,但杨乃彭对京剧的热爱丝毫未减。他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京剧舞台上,用他的精彩表演继续为观众带来艺术的享受;同时,他也依然在教学一线,为培养京剧人才默默耕耘。他常说:“京剧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有义务把杨派艺术发扬光大,为京剧事业尽自己的责任。” 杨乃彭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的艺术成就和传承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