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幼年磨难,中年走红,晚年意外离世!洪雪飞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戏剧

更新时间:2025-09-01 22:35  浏览量:3

1941 年 8 月 1 日,洪雪飞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歙县。她的家庭情况复杂,母亲是父亲的妾室,在那个传统观念浓厚的时代,妾室与庶出子女的地位较低。洪雪飞自幼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感受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更不幸的是,在她 5 岁那年,父亲狠心将她们母女三人抛弃,从此她们的生活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母亲靠着变卖衣物、金银首饰,甚至去大户人家做佣工来维持生计,养活洪雪飞和她同母异父的姐姐。尽管生活困苦,但母亲始终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她的坚韧和顽强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洪雪飞,塑造了洪雪飞自立自强、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早早便学会了自我保护,懂得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洪雪飞心中对艺术的热爱之火却从未熄灭。她自幼就展现出了对唱歌和表演的浓厚兴趣,仿佛那是她在黑暗生活中看到的一丝曙光。10 岁那年,洪雪飞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她以一曲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志愿军壮行。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和即将奔赴战场的志愿军战士,洪雪飞没有丝毫怯场,她用纯真而坚定的童音,唱出了对志愿军的祝福与敬意。那一刻,她的声音仿佛穿透了云层,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内心深处的力量,也让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1958 年,16 岁的洪雪飞凭借着自己对戏曲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考入了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从此开启了她辉煌的戏曲艺术生涯。刚进入学员班时,洪雪飞面临着诸多挑战。她普通话带着南方口音,这在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昆曲表演中是一个不小的障碍;而且她此前没有任何昆曲基础,与那些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的同学相比,她的起点低了很多。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洪雪飞退缩,她深知这是自己改变命运、追求艺术梦想的宝贵机会,因此她下定决心,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进入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后,洪雪飞迎来了人生中一段极为重要的学习时光。在这里,她有幸师从韩世昌、白云生、马祥麟、俞振飞、周传瑛等一众昆曲界的泰山北斗 。这些前辈们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他们的言传身教,如同明亮的灯塔,为洪雪飞照亮了昆曲艺术的浩瀚海洋。

每天凌晨 5 点,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之中,洪雪飞就已经悄然起身,前往练功房开始吊嗓子。她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发音、吐字、行腔,力求将每一个音符都打磨得精准无误,让每一句唱词都饱含深情。她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常常为了一个发音、一个动作反复练习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正是凭借着这股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洪雪飞在短短 3 个多月后就获得了登台演出的机会。尽管这次只是出演一个小角色,但对于洪雪飞来说,却是她艺术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她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在昆曲学习的过程中,洪雪飞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领悟力。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昆曲艺术的丰富养分,努力钻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腔的精妙之处。在各位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学会了《琴挑》《偷诗》《游园惊梦》《断桥》《问病》等 20 多出传统折子戏。每学会一出戏,她都会反复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深入挖掘角色的性格特点,不断进行练习和改进。她在表演时全情投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之中,使得每一个角色都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1959 年春节,马祥麟指导排演大型昆曲现代戏《红霞》,并独具慧眼地大胆安排洪雪飞扮演女主角 “红霞”。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不仅要求演员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还需要深刻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洪雪飞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但她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 “红霞” 这个角色,她深入研究剧本,查阅了大量与角色相关的资料,还与导演和其他演员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交流。在排练过程中,她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精益求精,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力求将 “红霞” 这一角色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正当洪雪飞在昆曲领域大放异彩之时,时代的浪潮却无情地将她卷入了另一个艺术天地。1966 年初,风暴席卷而来,北方昆曲剧院被迫撤销,洪雪飞也因此失去了她熟悉的舞台 。然而,命运似乎又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她被调到北京京剧院,从此踏上了京剧表演的道路。

对于洪雪飞来说,改唱京剧并非易事。尽管她在昆曲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功底,但京剧与昆曲在表演风格、唱腔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京剧的唱腔更加高亢激昂,节奏更加明快,表演也更加注重程式化和技巧性,这对于习惯了昆曲细腻婉转风格的洪雪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凭借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积极投入到京剧的学习和研究中。

在京剧的学习过程中,洪雪飞得到了李慕良、何顺信、张君秋、迟金声、刁光覃、朱琳等京剧界、话剧界老艺术家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洪雪飞,从唱腔的运用到表演的细节,从角色的理解到情感的表达,都给予了她细致入微的指导。洪雪飞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技巧,努力适应京剧的表演要求。

1967 年,一个改变洪雪飞命运的机会悄然降临。当时,现代京剧《沙家浜》正在筹备拍摄电影版,而原本饰演 “阿庆嫂” 的演员因故无法继续出演,剧组急需寻找一位合适的替代者。洪雪飞得知这个消息后,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自信,主动向剧组请缨,希望能够出演这一角色。她的勇气和决心打动了剧组,获得了一次试演的机会。

为了能够成功塑造 “阿庆嫂” 这一角色,洪雪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深入研究剧本,反复揣摩 “阿庆嫂” 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力求将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展现出来。她仔细分析 “阿庆嫂” 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变化和行为动机,从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台词,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雕琢。同时,她还借鉴了赵燕侠等前辈演员对 “阿庆嫂” 的演绎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风格,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试演当天,洪雪飞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出色的表演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地征服了剧组和观众。她的表演生动形象、细腻入微,将 “阿庆嫂” 的机智勇敢、泼辣干练、善于周旋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 “阿庆嫂” 站在眼前。她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剧组的一致认可,顺利地获得了电影版《沙家浜》中 “阿庆嫂” 这一角色。

1971 年,电影版《沙家浜》正式上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洪雪飞饰演的 “阿庆嫂”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她的名字也随着这部电影传遍了大江南北。她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她的唱腔、表演和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了京剧史上的一个经典范例。特别是 “智斗” 一场戏,她与刁德一、胡传魁三人之间的对手戏,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洪雪飞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词都充满了戏剧张力,将阿庆嫂的智慧和胆略发挥到了极致,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成为了京剧艺术中的经典片段,被无数人反复欣赏和学习。

《沙家浜》的成功,不仅让洪雪飞的演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也为她带来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她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京剧演员之一,她的演出门票常常一票难求,她的名字成为了京剧的代名词之一。然而,洪雪飞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艺术高峰等待她去攀登 。她继续努力学习和研究京剧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

1979 年,对于洪雪飞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随着 “四人帮” 被粉碎,文化艺术领域迎来了春天,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院,洪雪飞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昆曲舞台 。阔别昆曲舞台多年,再次回归的洪雪飞心中满是对昆曲艺术的热爱与敬畏,她渴望在这片熟悉的舞台上,继续追逐自己的艺术梦想,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昆曲剧院后,洪雪飞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和演出中。她深知,昆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领悟其精髓。于是,她重新捡起那些曾经熟悉的剧目,如《牡丹亭》《长生殿》等,对每一个角色、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打磨,力求将昆曲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新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不断探索昆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在新剧目的创作中,洪雪飞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创新精神。1982 年,她主演了新编剧目《春江琴魂》,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宦娘这一全新的昆剧人物形象 。为了塑造好宦娘这个角色,洪雪飞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入了解了古代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她从宦娘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出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动作和表情,使宦娘的形象跃然舞台之上。她的表演细腻入微,将宦娘的温柔善良、聪慧多情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表现得入木三分,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宦娘的故事,也为昆曲舞台增添了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1983 年,昆剧院准备排演《长生殿》,洪雪飞被选定为杨贵妃的扮演者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洪雪飞不够 “媚”,不太适合杨贵妃这个角色。然而,导演丛兆桓却力排众议,坚持让洪雪飞出演。丛导演认为,虽然洪雪飞的身上缺少一些传统意义上的 “媚气”,但她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贵” 气,这种 “贵” 气与杨贵妃的身份和气质十分契合。而且洪雪飞身上的知识分子气质,能够让她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杨贵妃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事实证明,丛兆桓的眼光是独到的。洪雪飞在《长生殿》中的表演堪称一绝,她将杨贵妃的千娇百媚、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唱腔婉转悠扬,韵味十足,每一句唱词都仿佛蕴含着杨贵妃的喜怒哀乐;她的身段婀娜多姿,水袖舞动间尽显古典之美,将杨贵妃的优雅与高贵展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 “埋玉” 一场戏中,洪雪飞将杨贵妃临死前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的眼神从乞求到惊恐,再到绝望,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让观众感同身受,仿佛能够触摸到杨贵妃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她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誉,也让她在昆曲界的地位更加稳固。

1985 年,洪雪飞凭借在《长生殿》和《三夫人》中的出色表演,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这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能够获得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洪雪飞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她多年来在昆曲艺术道路上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站在领奖台上,洪雪飞感慨万千,她深知这个奖项不仅仅属于她个人,更属于所有热爱和支持昆曲艺术的人们。

除了在国内的演出和创作,洪雪飞还积极投身于昆曲艺术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她曾先后赴朝鲜、伊朗、美国、芬兰、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和讲学,将中国优秀的昆曲艺术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国外的舞台上,洪雪飞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征服了无数外国观众和艺术家。他们被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洪雪飞的演出和讲学,不仅为中国民族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意外离世

1994 年 9 月,对于戏曲界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月份。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为庆祝建厂周年,向洪雪飞发出了热情的演出邀请,邀请她出演《沙家浜》中的经典选段 “智斗” ,并给出了每场 2000 元的酬金。当时的洪雪飞演出日程本就排得满满当当,但考虑到油田工人们对她的喜爱和期待,再加上那时候工人阶级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决定抽出时间前往新疆慰问工友。

9 月 12 日,洪雪飞以腰痛为由向单位请假,为了确保请假理由的真实性,她还特意在医院开了一张病假条,随后便踏上了飞往新疆的航班。9 月 13 日晚上,洪雪飞抵达乌鲁木齐,由于飞机晚点,到达时已是深夜。为了不耽误演出,她来不及休息,便直接登上了炼油厂派来接送的面包车,连夜赶往克拉玛依 。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演出竟成了她生命的终点。当时,面包车的司机贾贵平已经连续工作了很长时间,处于疲劳驾驶的状态。当车辆行驶到离克拉玛依还有 10 多公里的地方时,意外突然发生。由于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车辆突然失控,冲出了公路,翻滚着掉进了 3 米深的路基下 。

坐在后排的洪雪飞被巨大的惯性抛出车外,头部重重地撞到了石头上,当场失去了生命体征。同行的其他演员也不同程度受伤,现场一片混乱。事故发生后,警方和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但洪雪飞因伤势过重,已经回天乏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 53 岁 。

洪雪飞的意外离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戏曲界,也让无数喜爱她的观众悲痛不已。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们更是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她的丈夫刘弼汉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许多 。

在洪雪飞的追悼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纷纷前来送别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她为戏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回忆她在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她的离去,是戏曲界的一大损失,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关于洪雪飞的善后事宜,起初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她是请病假外出 “走穴” 演出时遭遇的车祸,并非因公殉职,所以有人认为不必为她开追悼会。但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丁关根同志力排众议,坚持认为洪雪飞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特别是对现代京剧艺术有突出贡献,影响较大,应该为她开追悼会,同时还应该发放抚恤金 。丁关根同志的决定,不仅是对洪雪飞一生艺术贡献的充分肯定,也给予了她的家人及所有关心她的人莫大的安慰。最终,洪雪飞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

洪雪飞的丈夫刘弼汉,在承受着巨大的丧妻之痛的同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他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补发的 10 万元赔偿抚恤金全部捐出,设立了 “北京青年京昆演员洪雪飞鼓励奖”(后更名 “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洪雪飞鼓励奖”) 。该奖由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北京 35 岁以下优秀的京、昆演员,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刘弼汉知道,妻子一生热爱戏曲事业,这个奖项是对她最好的纪念,也是她未完成事业的延续 。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