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临汾地区文化大事记戏剧部分(六)

更新时间:2025-09-01 22:34  浏览量:2

​一九八九年

1月8日至10日,山西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体制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我区地区眉户剧团和永和县晋剧团的负费同志参加了大会。会上,眉户剧团介绍了崔凤鸣同志通过招标竞争,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四年来,走自负盈亏的道路,引进竞争机制。开展以商养文,从而促进了艺术建设,使地区眉户剧团很快摆脱了困境,在我省专业剧团中率先闯出了一条大胆改革创新之路的经验。永和晋剧团介绍了该团在濒临解散之际,大胆进行改革,试行团长招聘,演员聘任,自负盈亏,定额补贴,使剧团迅速走出困境的经验,受到了与会同志们的好评。特别是地区眉户剧团坚持改革的经验,引起了轰动,省厅领导和各地与会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团长崔凤鸣同志多次应邀赴省城为文艺界作了眉户剧团改革的专题经验介绍。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至1 9 8 9年1月。我区县级剧团本着积极而稳妥的原则,普遍进行了体制改革摸索工作,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文化局委托集体承包,主要有洪洞县、霍县、吉县等县的蒲剧团;二、外交经济责任承包,主要有襄汾县、古县和洪洞县蒲剧团后期;三、面向社会招标,实行抵押承包,主要有永和县晋剧团和安泽县蒲剧团;四、实行团长负责制,在经营管理上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进行改革,主要有蒲县、乡宁、侯马、浮山、汾西等县市的蒲剧团。在经营管理改革方面,以打破“大锅饭”为前提,以最大限度的发展艺术生产力为目的,采取了基本工资加奖金浮动;以场定分,以分定值,使工作和报酬紧密挂钩;以演员技艺水平高低,内部实行浮动工资等管理办法,使各个剧团的面貌普遍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戏剧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演职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戏剧艺术的不断提高。

1月7日至2月4 日,由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影视剧评论学会和太原日报联合举办的“山西省改革十年优秀戏剧和大型歌舞精英奖”评选活动在太原举行,共有1 3个剧(节)目获奖。我区蒲剧院青年团改编的传统戏《挂画》和地区眉户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荣获精英奖, 2 月 2 2日,在长风剧场举行了颁奖仪式。眉户剧团派人员出席了颁奖大会。

4月,地区眉户剧团编演的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舞台美术设计由文化部选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有法国、新加坡、香港等1 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上海国际舞台美术展览”,受到好评。我区眉户剧团《两》剧的舞台美术设计者张优强同志应邀出席了展览会。

4月底,《中国戏剧》主编吴大文,《北京日报》编辑部文艺部副主任吕国庆,《光明日报》社文艺部主任三雅,中国戏剧出版社周玉英,《戏剧电影报》记者赵孝宗等同志由省文化厅厅长曲润海同志陪同,专程来临观看了地区眉户剧团演出的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2 2 日,召开了座谈会,行署樊玉龙副专员、文化局张彪局长,王振湖副局长以及眉户剧团的领导和许爱英、潘国良等主要演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中,北京新闻界客人充分肯定《两》剧比原著思想上更具有丰富的内涵,艺术上有创新,演员表演有生活,演员阵容好,演出精彩。同时,还就表演、道白以及伴舞、伴唱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热情鼓励眉户剧团为争取戏剧“梅花奖”再作努力。

5月,山西省劳动模范大会在太原举行,崔凤鸣作为模范集体地区眉户剧团的代表,蒲剧院青年团青年表演艺术家任跟心作为模范个人出席了省劳模大会,这是我们临汾地区文艺界的光荣。

5 月底,地区眉户剧团实行团长招标聘任承包责任制四年合同期满,按照规定,行署文化局根据合同要求进行了总结验收。 1 9 8 5年以来,地区眉户剧团作为我区剧团改革试点单位,本着“因地制宜,稳中求实,增强活力,发展艺术”的精神,坚持走自主经营,以商补文的道路,4年迈出4大步,崔凤鸣同志作为承包法人代表,圆满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 4 年共演出 1 0 0 0 余场,以商补文,为业务发展投资 2 8 7, 0 0 0余元,职工工资翻了一番;创作排演了1 5个新剧目,获省级以上金牌演员 5 人,银牌演员1人,同时,获“综合治理”、“剧本创作”等1 3 项奖。在经营管理,剧目建设,人才培养,舞台装置及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全省剧团改革的突出典型,在的全国也有了相当影响。

5月份。为了进一步提高《蒲剧艺术》质量,使之办得丰富多彩,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戏曲杂志,临汾蒲剧院研究决定,成立《蒲剧艺术》编委会。《蒲剧艺术》杂志社社长由李安华同志兼任,主编为任重达,副主编为王星荣,编委会委员有王振湖、王星荣、任重远、杜波、李安华、张峰、赵乙、梁明、韩刚。

5月1 0日至 2 0日,山西省“两会一节”在太原举行,临汾艺校1988年全省艺术中专首届音乐舞蹈比赛获一等奖的节目器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赛》被选中,并参加了由省文化艺术学校、省戏曲学校等五所艺术学校组台演出的歌舞、杂技和戏曲专场演出,受到中外来宾和广大观众的赞赏,荣获艺术节金杯奖。

5月2 4日,《中国文化报》第二版刊登了“招聘承包,完善管理,临汾地区眉户剧团 4年迈出4大步”的文章。详尽报到了眉户剧团最早实行团长招聘,经营实行合同承包责任制,在中标团长崔凤鸣的带领下,注重完善剧团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在以副补艺,健全管理制度,培养优秀人才和创编新剧目方面4年迈出4大步,使原来面临解体困境,一跃成为生机勃勒的优秀剧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6 月2日,由孤玉林、任重远、江羽合著的《蒲剧名家十三红》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为该书写了序,称赞这几位同志为一个老名艺人立传,是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蒲剧名家十三红》介绍张庆奎的舞台生涯,总结他的艺术经验,对培养青年演员,发展辅别事业,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是很有益处的。

6 月2日,临汾地区“丽园实业开发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地区眉户剧团在回顾总结改革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本团的改革实际情况,从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进一步深入体制改革的新创举,为了实现这一构想,行署文化局聘请了有关部门专家对此进行论证,认为由剧团办企业发展为由企业办剧团,把文化艺术纳入企业经营,实行文化企业一体化,为发展戏曲艺术事业积累更多的资金,提供更先进的设备,开辟更广阔的领域。这一改革创新得到了地委和行署的重视与支持, 5月 8 日,行署秘书处批复了创办“丽园实业开发公司”的实施方案和章程,行署副专员樊玉龙同志,副秘书长高仰秀同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明同志以及行署文化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

6月,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和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山西省 19 8 8 年度优秀期刊、优秀编辑评选活动在太原揭晓。我区《蒲剧艺术》编辑王星同志荣获“优秀编辑”奖,并为王星荣同志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16 月,临汾蒲剧院为了发挥老一辈艺术家和中青年艺术骨干的作用,为振头精剧,对蒲剧事业的继承、发展作一些开拓性的研究探讨,决定成立艺术委员会。艺委会聘请老艺术家赵乙、韩刚、杜波、张峰、白星、潘亮黄、曹洪文、王天明为顾问。艺委会主任为张峰(兼),副主任为白麦浪、王庚吉,委员有李安华、王玉龙、郭江、张巧凤、贾合意、任重远、王星荣、郭文顺、徐维民、杨翠花、田迎春、李琴娥、李小村、段玉林、茹步月、常志成、任暇心、郭泽民、崔彩彩、雷俊生、王天明、卫泽、刘顺才、张费等 24人组成。

为扎扎实实地搞好我区的蒲剧振兴和参加全省振兴蒲剧调演的准备工作,经地委、行署同意,成立临汾地区振兴蒲剧领导组,安排、部署、指导振兴蒲剧和参加全省振兴蒲剧调演的准备工作。中共临汾地委秘书处临汾行署秘书处以临地秘发(1 9 8 9)2 1号发了文件。领导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赵生荣地委副书记

副组长:樊玉龙行署副专员

牛文山地委委员、宣传部长

成员:梁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高仰秀行署副秘书长

张彪行署文化局长

周怀保行署财政局长

李安华蒲剧院院长

王振湖行署文化局副局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副主任:苗生铜行署文化局艺术科科长

主任:王振湖(兼)

杨迎提行署文化局戏研室主任

刘浩地区剧协副主席

7月8日,省文化厅在长治市召开振兴上党梆子调演总结和振兴箱剧调演工作会议。我区王振湖副局长、杨迎褆主任、苗生铜科长和各县市文化局局长参加了会议。振兴蒲剧调演是山西省振兴戏剧四大梆子调演总体作战的最后一个战役,省厅就振兴蒲剧调演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调演要求以及调演的时间,如数作了基本安排部署,初步决定于1 9 9 0年国庆节前后在运城举行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

9月20日,山西省文化艺术科研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会上,省文化厅、省剧协、省政府民族宗教局表彰了为文艺集成志书山西卷的编寨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工作者,我区参加《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编纂工作的张峰、潘尧黄、杜波三同志受到表彰。

11月,由杜波等三同志编写的《蒲剧梆子剧目辞典》出版,本书依照按朝代分类的编写体例,介绍了 1 4 0 0余蒲剧传统本戏、折戏和多少年来蒲剧移植、吸收兄弟剧种的剧目,其中包括两个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以及古今蒲剧著名演员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成果和特技等,是一部内涵广博,素材丰富,具有一定价值的珍贵资料。本书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郭汉城同志写了序言,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冯其庸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1 2月1 5日,应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戏剧评论》编辑部的邀请,地区眉户剧团作为山西省“黄河艺术”赴京展演团的成员,进京演出现代戏《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与《母与子》。

1 2 月1 7日,眉户剧团在北京“人民剧场”首场演出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中央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现代戏作家杨兰春和首都文艺界的专家与近千名观众观看了演出。首场演出的第二天,《北京晚报》高度评价《两》剧的演出,把山西省“黄河艺术”展演团的演出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 8 日晚,中国剧协负责人及全国第七届“梅花奖”的评委共 3 0 余人观看了演出,并于1 9日晚又观看了《母与子》。

1 2 月 2 0 日上午,中国剧协、中国现代戏研究会、《戏剧评论》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两》剧和《母》剧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中国剧协副主席刘厚生、赵寻、研究室主任曲六乙、副主任李春喜、文化部原艺术局局长李超、《戏剧报》副主编霍大寿、《戏剧电影报》编辑胡金北以及首都戏剧界知名人士李紫贵、高义澜等和中共戏曲学院部份研究生共 50余人。著名戏剧家郭汉城同志主持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对眉户剧团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眉户剧团的演出在北京是一次震动,使人们看到了戏曲繁荣发展的希望,有的专家评价《两》剧是新时期十年来优秀戏曲剧目之一。晚上,剧团移师“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继续演出《两》剧,中国文联务组书记林默涵、副书记孟伟哉,全国政协常委李雪峰等观看了演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

1 2月21日,李雪峰夫妇,刘乃崇夫妇专程到“人民剧场”看望了大家。晚上,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郑思远,国家物资部部长柳随年等领导同志观看了《两》剧演出。贺部长在会见全体演员时高兴的阵赞这台戏的演出引起了相当程度的轰动,高度评价《两》剧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创新,说明了只要文艺工作者坚持正确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可以创造出好成绩。

1 2月 2 1日,中央电视台为《两》剧作了实况录相,这是山西省“黄河艺术”展演三台戏中唯一录相的剧目,中央广播电台还录了音。眉户剧团进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戏剧电影报》《中国文化报》等首都各大报纸纷纷载文盛赞演出成功。特别对地区眉户剧团多年坚持演出现代戏,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给了了高度评价。

12月2 6日,眉户剧团在中南海演出最后一场,这也是山西省“黄河艺术”赴京展演的最后一场,国务委员姬鹏飞、著名戏剧家张庚以及原山西省的老领导裴丽生、陶鲁笳、王谦等同志在山西省委副书记王茂林、临汾地委书记王民,副专员樊玉龙等同志陪同下观看了《两》剧演出。演出结束后,姬鹏飞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全体演员,盛赞演出精彩、成功。

12月 2 8 日,圆满完成了进京演出任务的地区眉户剧团全体演职员载誉归来。

12月30日,行署文化局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文艺集成志书搜集、整理、编纂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我区集成志书工作者进行了表彰,戏剧集成志书受到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如下:

《戏剧音乐集成》编委会有张峰、任重远、刘喜庆、马杰敏、姚二龙,姚友德、瞿民辉、吴鸣、常志民、董永祥。

《戏剧志》编委会有杜波、潘尧黄、王庚青、徐维民、王星荣、杜建东。

至1 9 8 9 年底,我区艺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经过两年来的认真工作圆满结束,全区艺术系列共评聘高级职称人员 4 1 人,中级职称人员 2 7 6 人,初级职称人员116人。我区艺术系列的职称改革工作步子稳妥,发展健康。这一工作的胜利结束,为稳定文艺队伍,大大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