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若不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前景令人担忧
更新时间:2025-09-01 13:27 浏览量:3
当前京剧传统剧目仍充斥着戏曲舞台,几十年的老腔老调,使得京剧这一国粹在传承中萎缩,京剧市场对观众逐渐失去吸引力。
几十年来,观众看到的是几代京剧艺术从业人员,把京剧传统剧目反反复复推向舞台或叫市场,使观众感觉京剧没有了新品活水,从基层戏台到豪华剧院,演来演去老是那么几出戏,这就好比天天让你吃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从而导致观众群体萎缩,惟能看到的是不同单位不同演员不同的表演水平。虽说有的传统剧目仍有现实教育意义,但笔者感到如果没完没了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靠吃前人的老本过日子,京剧艺术早晚会失去生命力。
近年随着现代京剧样板戏的复排,把这批现代戏精品剧目重新搬上舞台,使得观众喜欢的样板戏重获新生,赢得了一批新老观众,尽管这些院团复排的水平不一,但还是活跃了京剧舞台,为京剧增加了新的看点。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现代戏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快节奏生活,就拿传统京剧念白来说,说一句话拉着长腔长调,咿咿呀呀,慢如蜗牛,让人看的心急火燎,一出戏演下来至少要两三钟头。假如我是观众,一个剧场唱《白蛇传》,一个剧场演出《野火春风斗古城》,我一定会选择后者。
反映时代主题 ,紧按时代脉搏,是戏曲包括京剧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弘扬什么,摈弃什么,通过戏曲这个载体去表现,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众多文艺形式的优势,他能把宏大的精神或目标,变成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近些年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作的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李保国仅是一名农林科技干部,他带领家乡人民科技致富,被党和人民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这出戏让众多观众备受感动。这样的戏远比传统京剧有新意,也更符合时代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创作人员在推陈出新上担负着重要使命,据说当年样板戏音乐创作大师于会泳,呕心沥血,精雕细刻,在继承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现代京剧的音乐唱腔设计、唱念做打上,创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这批现代戏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百听不厌,争相学唱。
对此,不知网友朋友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