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坐60站地铁求学,成都9岁少年摘得中国少儿戏曲最高奖“小梅花”

更新时间:2025-08-31 14:26  浏览量:2

日前,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业余组现场展演及佩花晚会在黄冈市成功举办。小梅花奖,是业内公认的中国少儿戏曲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选手,携黄梅戏、京剧、湖南花鼓戏、蒲剧、豫剧、越剧、川剧、芗剧、赣南采茶戏等多剧种经典唱段轮番竞演。

凭借一段《击鼓骂曹》,来自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成都市天府实验学校)三年级2班的男生周嘉树,成功斩获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业余组)。

周嘉树在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业余组现场表演《击鼓骂曹》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满10岁摘得小梅花奖,这甚至算得上是近几年四川少儿在京剧培训领域的罕见突破。

谈及当初带儿子学戏的初衷,周嘉树妈妈谈及最多的一个词,是“酱油心态”。回顾五年学习时光,周妈妈说,也许正是这份“酱油心态”,才有了这段“顺其自然,静待小梅花开”的成长故事。

周妈妈自己就是个戏迷。“以前辗转于天津、上海工作,特别喜欢看昆曲、京剧,还买了一本专门讲昆曲服饰的书籍,自己琢磨。”

这份爱好,也自然地影响了孩子。还不到4岁,周嘉树就跟着妈妈第一次进入剧院。但问题是,还不到4岁,孩子听得懂戏吗?对舞台上的唱念作打会感兴趣吗?这些问题,嘉树妈妈都考虑过,但她觉得,先去感受,至于是否喜欢,那是另一回事。

结果,儿子不但喜欢,还有一些天赋,成都京剧研究院二级演员崔伟杰老师评价小嘉树,“音色很好,音准也不错。”就这样,4岁那年,小嘉树拜入崔老师门下。

这一练,便是5年。

专业的学戏之路,并不轻松。4岁的嘉树不但要大量读戏文、记词、记动作,更要收敛自己活泼好动的性子,听懂并服从师父的指令。

正在练习的周嘉树

另外,嘉树的家在高新区大源附近,除了京剧院,有很长一段时间也需要前往崔老师位于温江区的工作室上课,来回奔波也是一场考验。“来回60个地铁站,大概3个小时。”周妈妈回忆,因为路途遥远,嘉树有时还会晕车,“到了老师那儿先吐,吐完再练。”等到孩子更大些时候,如果父母工作忙,嘉树也学会了自己乘地铁去学戏。

比距离这关更难过的,是生理关。

小学一年级那年,因为嘉树开始同步练习合唱,而合唱与戏曲是不同的发声方式,小嘉树无法正确自如切换两种发声方式,也不懂得保护嗓子,声带开始嘶哑,甚至一度失声。时间长了,他的声带反复水肿,周妈妈也很煎熬,纠结过很多次要不就这样放弃。为了治好嗓子,周妈妈没少给孩子喝中药。

幸运的是,从去年开始,在更好地掌握技巧后,嘉树逐步学会了保护嗓子,发声得以慢慢好转。

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周妈妈也让孩子尝试过其他艺体项目,例如篮球、冰球、钢琴等,但孩子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最终权衡之后,就保留了戏曲作为长期学习的项目。

在周妈妈看来,“戏曲是综合的艺术,比如读戏文,可以为孩子的历史和语文做启蒙。”因此,每次学习新唱段,她都会带着嘉树从历史背景开始了解。“老师主要讲技巧、讲发声,我就给孩子补史料,揣摩人物动机,互相弥补。”

戏曲的文本还顺带让嘉树早早地完成了学前识字的启蒙。周妈妈回忆,刚刚学《龙凤呈祥》唱段时,其中一句“我扭转回身奏太后”让嘉树很困惑:“妈妈,为什么他可以‘揍’太后。”周妈妈哭笑不得,对他解释:“这里的‘奏’,是禀奏,可不是打人哦。”

渐渐地,从识字到读史,嘉树也开始对戏里的人物有了更深的兴趣。“我最喜欢的唱段是《空城计》,诸葛亮太有智慧了,面对司马懿的大军,他在城楼上弹弹琴,就吓退了对方。”

此外,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舞台上得多了,孩子也完全不怯场了。这也是周妈妈希望孩子学戏的初衷之一。

初次登台的场景,嘉树的记忆有些模糊了。“可能第一次到第九次,我都很紧张,但到了第十次,我就不怕了。”

舞台上的周嘉树

此次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是嘉树首次登上全国性的舞台,原本以为自己会紧张,结果却没有。“候场的时候头勒得特别紧,我可难受了,登台时反而有种解脱的感觉。”嘉树调侃道。

这份松弛感,也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周妈妈说,省剧协打来电话时,自己十分惊讶,本来只是想着长点见识,没想到闯入决赛。参加决赛时,母子俩的心态也是“多去学习其他京剧强省选手的表演”,结果孩子最后一路过关,成功摘得“小梅花”称号。

周嘉树摘得业余组“小梅花”(第一排从左往右第5位)

关于学戏的花费,周妈妈算了一笔账:“一年学费1万多,加上请化妆师、准备服饰的花费,大概2万左右。”对此,身边也有家长问过周妈妈:花这些钱学戏,对孩子未来升学有好处吗?是打算让孩子以后走专业路子吗?

对此,周妈妈都是摇头否定。“当初让他学戏,就没什么功利的期待。因为喜欢,就学,因为擅长,就坚持。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强求结果,尽力就无憾。”她笑称这种状态为“酱油心态”。

事实上,这位浙江大学毕业的“学霸”母亲,也经历过和大多数父母一样的焦虑阶段。“比如我当然也希望他成为唱戏好、学习也好的孩子,但这是一个奢望,不能强求,父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给孩子成长的松弛感。”

至于很多家长很关心的“学戏的性价比”,周妈妈觉得,不能只看眼下,更要看长远。从短期利益来看,学科“抢跑”或许是最能快速看到性价比的,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伤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正在化妆的周嘉树

反过来,在孩子低年级时多进行艺体方面的启蒙,也许不能直接提高考试分数,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终生兴趣爱好和专注力。“比如学戏,要背词、记腔、练身段,比刷题更能培养专注力。”

也有家长关心兴趣和学业的平衡,周妈妈感觉影响不大,“除了备赛前需要加课外,嘉树一周只去一次剧院或老师工作室上课,日常练习更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其实也是嘉树学戏收获的一个学习习惯。比如每次坐地铁时,他会利用这个时间熟练台词,偶尔也看看书。在周妈妈看来,这个习惯对于未来的学科学习,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虽然没有升学优势,也没有一定强求孩子未来走专业路线,但母子俩依然坚持了5年,周妈妈也从中在感悟更多的教育心得,“不是每件事都要去讲性价比,有些事情,看似无用,其实于孩子的一生而言,也许有着大用。”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