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看年画:戏曲故事里的童年记忆
更新时间:2025-08-29 05:54 浏览量:1
说起怀旧的戏曲年画,不同人偏爱不同的题材。
男性大多喜欢带些英雄气的内容,比如讲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或是《三国演义》里的群雄纷争、岳飞抗金的忠义传奇,画里的人物身披铠甲、眼神坚毅,满满都是英雄儿女的豪情,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
而小孩和女性,更倾向于浪漫爱情题材的年画。这些故事有的改编成了戏曲,在戏台上唱得家喻户晓;
有的还是原汁原味的民间传说,藏着最朴素的温情。不少民间故事其实出自《三言二拍》这类明清小说,书中文字半文半白,静下心读会觉得特别有意思,情节总能抓住人心。
可也有人没耐心把书读完,这时年画就成了最好的 “故事载体”。
画里人物穿什么戏服、做什么动作、处于什么场景,一目了然,不用费力气读文字,也能看懂故事里的悲欢。
画师笔下的人物更是传神,眉眼间的情绪、姿态里的细节,都惟妙惟肖,让人一看就喜欢。
不过,总有人对怀旧有误解,觉得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回头看过去的东西。况且这些年画说是 “精神食粮”,买回家还得花钱。
确实,过去哪一代人的生活都不算轻松,现在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但情怀这东西,从来和生活富不富裕没关系,也不是说怀旧的人过去过得多如意。
人们回头看时,其实是在找心里的美好,那些画面可能和曾经的苦日子无关,却在记忆里扎了根,成了永远的温暖。
就像七夕,大家总爱提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年画里也常画这些。
还有崔莺莺与张生的相恋、贾宝玉身边晴雯补裘的细致、林黛玉的清雅,这些藏在画里的浪漫,是每个人心底都有的柔软。
我还见过一幅《花墙会》的年画,其实没听过背后的故事,可看着画里人物的互动,那股子美好劲儿,就像能让人看见未来的顺遂似的。
想来,这就是年画的意义,用画面传递美好,让人在看见的瞬间,心里满是暖意。
不管是怀旧看旧年画,还是低头过当下的日子,或是抬头盼未来,我们都该多看看这些美好的东西。
最后还是想说,愿大家七夕和和美美,日子里常伴温柔与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