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活脱脱地立起来
更新时间:2025-08-28 09:47 浏览量:2
杜镇杰
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近日在长安大戏院完成了首演,以另一种形式在舞台上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
对《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故事,我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很熟悉。我当时在山东莱州的农村,经常看这些歌颂英雄的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渡江侦察记》等等,对影片中金环、银环的印象比较深。因为崇拜、爱戴革命者,当时对关敬陶这个人物印象不是特别深。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京剧院选了《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经典,一下子唤醒了种种记忆。
《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北京京剧院供图
从编剧角度、故事性来看,一部戏需要戏剧性矛盾。跟电影的叙述方式不同,此次京剧主要围绕争取关敬陶和关敬陶的转变展开,关敬陶成为戏中最为复杂的角色。他作为伪军团长,既愤懑于侵略者与汉奸对国土的践踏和对国人的蹂躏,但又碍于自己的局限和周边的环境,犹豫徘徊。这个选择的困难也是有共性的,在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候,每个人都面临抉择。我拿到本子,就感觉很有的演。这个人物充满了细节,在表演中,要把他的复杂性和内心变化展现出来,要把他从迷失到觉醒的过程展现出来。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探索。
京剧有“四功五法”,有自己的唱腔、念白,有与蟒袍、玉带、髯口、盔头、厚底靴等行头相配合的表演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程式化。在创作现代戏的时候,如何与传统戏的表演形式结合非常关键。京剧不是电影,无法通过特写镜头展现细节、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演员在舞台上只能通过动作与造型去表现人物的变化。但与传统戏不一样的是,现代戏的表演又不能用过于夸张的技巧性动作,例如甩发、抖髯口、抖袖子等去展现,只能通过台步、身段以及造型去体现。但好在这是舞台艺术,程式化的表演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适合表现人物的心理与感情的。如何恰如其分地“化”在人物身上,举手投足间都要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演出人物特点,对我来说,并不轻松。传统戏中处理矛盾心理的一些经验和技巧,比如《赵氏孤儿》里的老年程婴、《春秋笔》里的张恩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京剧的优势就在于有声即歌,有动即舞。话剧一大段台词说出来,大家就明白了;歌剧一唱就能唱得通透尽情,唯独京剧需要连唱带念再加上表演。不同的艺术形式面对的舞台是一样的,京剧现代戏只是表演时没有那么多的辅助的东西了,但艺术规律还是一样的,都要通过表演来传达他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让这个人物真实可信、性格丰满,在舞台上活脱脱地立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守正创新。
现代戏的唱腔设计比传统戏难度大,既要符合程式,又要有现代感,既要推动剧情发展,又要服务人物塑造。作曲家朱绍玉老师为关敬陶这个人物设计了有特点的唱腔,音乐与剧情相互衬托,将全剧推向高潮。观众不仅听得过瘾,也能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和平年代,红色的基因更需要传承。此次出演《野火春风斗古城》,我是怀着饱满的热情去创作的。从小说到电影再到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艺术形式不断变化,但礼赞英雄、铭记历史的内核没有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者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形象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