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根脉 融入基层治理 服务百姓民生 皋兰县人民法院精心打造“古梨园法庭”特色品牌
更新时间:2025-08-26 09:08 浏览量:2
在黄河的臂弯里,坐落着吉尼斯认证的“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古梨园。这里不仅是9423棵百年古梨树的生命殿堂,更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如今,皋兰县人民法院以“梨韵水乡·枫华正茂”为理念,将什川人民法庭打造为独具特色的“古梨园法庭”,用司法力量守护生态根脉、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百姓民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篇。
“梨”护青山 守护梨园生态环境
守护古梨园就是守护黄河文明的血脉,皋兰县人民法院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为盾,发布古梨树群司法保护令,将古梨树保护关口前移,避免古梨树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让预防性司法落地落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游客和社会各界共同践行什川镇古梨树群的传承守护,成为了以“司法红”守护“生态绿”的创新实践。
“我们的‘古梨园法庭’里,设有司法保护工作站、巡回审判点、驻镇法官工作室共同织就起‘三位一体’严密的防护网,让古梨园永续发展的誓言,深深镌刻在黄河岸边的司法丰碑上。”什川人民法庭庭长刘建忠介绍说。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守护古梨园就是守护黄河文明的血脉。今年6月5日,正值第54个世界环境日,皋兰县人民法院在县古梨园保护中心举办古梨园司法保护工作站、什川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驻什川镇法官工作室揭牌仪式,并会同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城关区人民法院共同发布《古梨树群司法保护令》。此次保护令的核心对象,是位于皋兰县什川镇的古梨园,这里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树9423株,核心区面积达4000亩,最古老的“树王、树后”有近470多年历史,树龄300年以上的有2000多株,2013年正式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是罕见的活植物标本和难得的梨园博物馆。
皋兰县人民法院院长李慧玲介绍,今年5月,皋兰县什川古梨园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守护这份宝贵绿色遗产永续传承,保护令针对古梨树群的保护提出了明确的禁止事项,通过发出保护令旨在提高群众保护古梨树群的意识,为古树名木筑牢司法守护屏障,将古梨树保护关口前移,让预防性司法落地落实,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游客和社会各界共同践行什川镇古梨树群的传承守护的使命,成为了以“司法红”守护“生态绿”的创新实践。
“梨”清道理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古梨园法庭”以一站一点一室为支点,将法庭和调解室搬到了古梨树下,让法律的理性与乡土的温度在梨树下交融。因此,“古梨树下说事情”这一平台成为什川梨农解决问题最爱去的地方。
魏大爷家和陶大爷家共用一个巷道,堆放杂物矛盾纠纷由来已久,魏大爷怎么也想不到这起纠纷案就在“古梨树下说事情”这地儿解决了。“我们两家长达多年的矛盾,本来会想着会大费周折打官司,谁想法官邀请我和邻居老陶到镇上‘古梨树下说事情’那个地方,耐心地讲道理,不到一小时就解决了,事情说开了我们也就没矛盾了。”魏大爷高兴地说。
在上车村,法官与乡贤共读《梨园公约》,夕阳下,法官、老支书、乡贤围坐梨园石桌,调解邻里土地纠纷、旅游巡回法庭在梨花节现场调解游客纠纷、跟随法官走访梨农,手持平板电脑讲解法律条文,矛盾止于未发,和谐源于共治。
皋兰县人民法院主动对接什川镇、皋兰县古梨树保护中心协调解决什川法庭临时办公场所问题,并打造一站一点一室平台。一站即皋兰县人民法院古梨园司法保护工作站。聚焦古梨树群生态保护,积极加强与县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古梨树保护中心常态化合作机制,合力培育典型案例、宣传生态法治,建立健全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推动形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与行政监管有机衔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一点即皋兰县人民法院什川人民法庭巡回审判点。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官携卷下乡、送法入户,旨在解决什川镇距离县城较远群众诉讼不便问题,依托“古梨树下说事情”这一平台,他们以法言法语理清家长里短,用乡音乡情化干戈为玉帛。一室即皋兰县人民法院驻什川镇法官工作室。通过“巡回审判+先行调解”模式,将司法服务送至村民家门口,重点审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农村常见案件,村民不出村即可完成调解、立案、开庭全流程服务,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实质化解。
“今年4月16日,皋兰县人民法院什川法庭把庭审搬到什川镇案涉小区院内,现场调解甘肃某建设公司诉兰州某置业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当地群众、游客等20余人旁听了这一场巡回庭审。”什川法庭助理法官杨晓娇介绍说。
在调解现场,承办法官从情理法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反复沟通与协商,调解现场逐渐从对立走向理解和包容。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庭送达调解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梨”所应当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群众的急难愁盼,是皋兰县人民法院的必答题,“古梨园法庭”就是护佑民生的坚实行动。
近年来,什川法庭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依法妥善审理家事、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等基层易发多发案件,畅通权利救济渠道,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累计受理各类案件338件。不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用好心理辅导干预、家事调查、先行调解、案后回访等措施,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落实力度,保障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2024年3月,面对家暴受害者卫某的紧急申请,什川法庭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魏某对申请人卫某实施家庭暴力,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家庭暴力。今年7月,按照皋兰县委统一安排,皋兰县人民法院会同皋兰县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主题宣传活动,什川法庭干警进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彩页、讲法释理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文明婚俗知识,普及高额彩礼的弊端以及弘扬文明新风的重要意义。什川法庭始终坚持把“如我在诉”的情怀,化作护佑民生的坚实行动,扎实推进办小案、做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五小”为民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实现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努力让老百姓诉累更轻、成本更小。
从“府院联动”的生态守护,到“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巡回审理”的司法新模式,“古梨园法庭”让家门口的正义触手可及。这就是古梨园里的中国式现代化法治故事,根扎黄土,心系百姓,花开法治,果结民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