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千年农脉齐鲁行|昌邑山阳大梨:接新枝老树成景,古梨园别开生面

更新时间:2025-08-13 16:54  浏览量:6

进入7月中旬,昌邑市饮马镇山阳村的梨园内,早熟品种的梨陆续开始采摘上市。跟其他梨园不同的是,山阳村的梨园是山东省内最古老的梨园,最老的梨树已经达到千年。

因其久远的农业生产历史,独特而珍贵的种质资源,循环而长效的生产模式,加之深厚的梨文化底蕴,2023年9月,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依托古梨园,山阳村积极打造乡村景观,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独特环境

造就古梨树群多重价值

盛夏时节,走进千年梨园,枝叶浓密,枝头果实累累。其中,最老的一棵梨树王,树干超过三分之二已经腐烂,变成空心,但枝叶依然茂盛,每年结果量超过100斤。当地在树旁专门立了“千年梨王”的石碑。

据《昌邑县志》等记载,山阳村的梨树可追溯到宋代,是古人用野生杜梨(也叫棠梨)做砧木,嫁接上一种“大梨”而来,这种梨因个头较大而得名,具体品种已无法考证。

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说,从明朝以后,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梨树,经过多次引种、嫁接,山阳大梨逐渐形成了以“马蹄黄”“谢花甜”“山阳茌梨”等为代表的品种。其中,个头最大的单果重量可以达到三四斤。个头大,成为山阳大梨的突出特点之一。

李德茂管理的老梨园,采用自然生草法种植,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

目前,山阳村的古梨园有2000多亩,拥有山东省内树龄长、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梨树群,其中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梨树有5000多棵,100年以上老树超过一万棵。

山阳村的梨园为何历经千年,依然繁茂呢?这与当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密不可分。老梨园不是栽种在平原,而是分布在村后的博陆山上。博陆山主要为石英石,经过风化和沉积,上层土壤为细沙,中部粗粒沙,底部为石英石,是典型的沙石土壤。这种土壤透气性较好,无论多大的雨也不会积水。同时,因为保水保肥性差,梨树根系扎得较深,因此树势健壮,生命力顽强。

“经过石英石的过滤,山上水质纯净,加上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形成了山阳大梨果实硕大皮薄肉脆、酸甜适口、汁多液甜、香气馥郁的特点。”王成敬说。

博陆山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博陆山一带曾是西汉名臣霍光的封地,霍光被封为博陆侯,该山由此得名。

博陆山山体及延伸部分大部分由石英石构成。石英石作为重要矿石,广泛应用于玻璃、机械、电子、冶金等多种行业。山阳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石英矿。靠山吃山,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村民收入显著提升,2010年前后,山阳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

“采矿确实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但粉尘污染等问题也让村民苦不堪言。如果再继续挖下去,老祖宗留下来的博陆山和千年梨园都保不住了。不能再干吃子孙饭的事了!”王成敬说。

2010年,山阳村下定决心改变现状,陆续关停了石英矿开采加工企业,到2018年,村里的石英矿彻底全部关停。同时,村里加大废弃矿山修复力度,通过植树造林,“秃头山”恢复了昔日的苍翠。

在关停石英矿的同时,山阳村不断加大对老梨树的保护力度,组织专人统计梳理梨树品种,总结栽培管理技术,挖掘梨树栽培历史和相关民俗传说,这为后来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沙藏古梨

千年智慧结新果

走进山阳村的老梨园,可以直观看到嫁接、沙地储藏等传统果树种植技术。老梨园成为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千年梨王。

随着科技进步,当前水果保鲜技术越来越先进,沙藏这项传统保鲜做法基本绝迹。山阳大梨却一直沿用传统的沙窝低温储藏再成熟技术,这也是山阳大梨的特色管理技术之一。

据王成敬介绍,山阳大梨是晚熟品种,自然成熟期要到12月份。但因为梨树大都生长在北坡,霜降过后,树叶开始掉落,没有树叶的保护,未成熟的山阳大梨极易掉落,同时,为了避免冻害,村民大都在10月底开始摘果。此时采摘的梨果并未真正成熟,果实中的糖分还未完全转化,口感和品质并没有达到最佳。

为了让采摘的梨继续后熟,也为了避免让梨产生冻害,数百年来,村里一直沿用沙窝低温储藏再成熟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在梨采收后,村民在梨树间挖深约1米的沙坑,将采摘下的大梨放在沙坑内,大约放三到五层,随后适当喷水,调节沙的湿度,最后在顶部加盖落叶、棉被等。这样存放30天到45天,大梨就完成了糖分转化。此时,大梨拿到手里,能明显感受到外皮黏手,山阳大梨“落地沾沙沙亦甜”的美誉由此而来。

“果园里的石英石沙土,透气性较好,温湿度适宜,低温沙藏技术完美地将气候、土壤等条件与栽培习惯有机结合,同时,技术门槛低、成本低,可以说,这是古代农耕智慧的完美体现。”王成敬说。

嫁接是目前果树、蔬菜栽培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实,四五百年前的古人,已经熟练掌握运用这项技术。在山阳村老梨园中,几乎每棵老梨树下面都有巨大的树瘤,甚至多个树瘤。这些树瘤就是几百年前的嫁接部位。

近年来,在专家指导下,山阳村加大古树保护力度,同时,对于一些老树适度嫁接改良,换上了商品性更高的品种。目前,村里的梨品种将近40个,从7月份早熟品种上市,一直到11月底,果园里一直有梨可摘。

村民李德茂种植梨树40多年,目前,他的梨园既有二三百年的老品种,也有秋月梨等多个热销的新品种。近年来,他就大胆创新,学习日韩梨栽培技术,在梨园搭设网架,提升果树抗风能力,同时采用了果园生草等生态种植技术,梨果品质不断提升。

梨树搭台

农文旅多业振兴

眼下,山阳村的山阳大梨深加工车间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前将投产。届时,梨果不出村就能加工成梨膏、梨果酱等多种深加工产品。

近年来,山阳大梨产业链不断延伸,走出一条农文旅紧密结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路子。

自2010年起,山阳村以博陆山自然风光和千年梨园为依托,每年举办梨花节,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我们以‘梨花搭台、产业唱戏’为核心,做足梨文章,通过引水上山、植树造林、打造景区、举办梨花节等系列举措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山阳大梨特色品牌。”潍坊博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小赞介绍。这家企业是山阳村2013年成立的村办集体企业,重点负责村里的农文旅产业发展。

目前,山阳村形成了“春观花、夏赏绿、秋尝果、冬品树”的四季旅游特色,“游千年梨园,品梨花水饺”“认养梨树,休闲采摘”等服务深受游客喜爱。

王小赞说,近年来,村里开发出梨花水饺、梨花菜系等特色餐饮,以及梨花饼、梨花糕、梨花奶糖等伴手礼,更是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尝到独特的乡村风味,带走满满的美好回忆。

石英矿关停后,山阳村将矿坑改造成景观湖,供游客休闲游玩。同时,也为老梨园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现在老梨园全部用上滴灌,想啥时候浇水,打开阀门就行。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解决了沙土地‘跑水跑肥’的问题,产量翻了一番。”李德茂说。

“以前的梨要等外地客商来收购,每斤只能卖一两元,还常常滞销。现在通过旅游,绝大部分梨在树上就卖掉了,每斤能卖到5元。”李德茂说,通过发展旅游,大大带动了山阳大梨的销售。

近年来,山阳村先后入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典型案例、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2024年,以古梨园为核心打造的“梨花水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入选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项目。目前,片区内已建成13个板块30多处景点,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动增收1500多万元。该片区还通过着力整合山水观光、康养休闲、研学体验等资源优势,持续打造博陆文化旅游、颐养健康发展、冷链仓储科技、粮食种业繁育、数字高效农业“五大基地”,成为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