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声之六|杭州青年戏曲演员高思盈、李金飞、俞乔枫、沈力立:锋刃铁骨,武戏江湖
更新时间:2025-07-28 20:08 浏览量:12
蛇矛破风,震动山河气;银枪一抖,惊起满堂雷。绍剧武戏演员展现的江湖豪气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汗泪交织与碎骨涅槃。今日,让我们走近来自萧山绍剧艺术中心的青年武戏演员高思盈、李金飞、俞乔枫与沈力立。
高思盈:铜奖为镜,砥砺真功
武旦演员高思盈,凭借《虹桥赠珠》在“西湖之春”杭州市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获得铜奖。这份荣誉是对其努力的肯定,更让她深感责任重大。
喜悦之余,高思盈对决赛表现并不十分满意。她坦言,《虹桥赠珠》舞台上的失误,揭示了她在技术稳定性、临场心态及细节精准度上的差距。这份铜奖于她,分量格外沉重,犹如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她:艺海无涯,功在平时,舞台不容丝毫侥幸与松懈。
此次经历让高思盈前所未有地清醒,也加深了对舞台艺术的敬畏。她深知,正视不足,方能进步。面对未来,高思盈目标明确:她将以此次失误为鞭策,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武旦技艺的锤炼,重点强化武旦核心的把子功、身段韵律及出手技巧的稳定性与精准度,力求在舞台上展现更扎实、更富表现力的真功夫。同时,她决心通过更多舞台实践磨砺心志,锻造沉稳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追求稳定乃至超常的发挥。作为绍剧武旦的承继者,高思盈铭记责任,立志用心演绎好《虹桥赠珠》《女杀四门》等武旦经典剧目,并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审美的表演方式,为绍剧艺术的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赛的洗礼让她褪去了浮躁,更坚定了她脚踏实地的信念。高思盈将带着警醒与热忱,继续在绍剧武旦的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不负舞台。
李金飞:筋骨为凭,血汗铸魂
青年武生演员李金飞与绍剧结缘已有十四年。从小学三年级初登台,到如今在市级大赛中收获铜奖,这条路他走了整整十四年。这枚铜奖,映照着他的执着与坚守。
三年级时,台上武生那腾挪翻转、刀光剑影的英姿俘获了李金飞的心。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校的绍剧传承班。当同龄人在玩耍时,他却在排练室咬牙压腿、下腰,训练累了也曾偷偷抹泪,但对舞台的向往让他坚持下来。
十二岁时,他凭借扎实功底考入艺校,正式踏上专业之路。艺校的训练更为严苛,天未亮便要练嗓,白天学唱腔、练身段,晚上钻研剧目。身为武生,伤痛如影随形:翻跟头摔得膝盖青紫,舞刀枪被道具划伤……但这些伤痛,都是武生无声的勋章。
为备战“西湖之春”大赛,李金飞泡在练功房反复打磨剧目,一个跟头每天要练上百次。恩师郭骏的悉心指导,更助他精进技艺。站在赛场的聚光灯下,过往“千淘万漉虽辛苦”的片段闪现,令他生出“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沉着。表演结束,台下如雷的掌声告诉他,自己的努力未被辜负。
这枚铜奖是李金飞绍剧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唱腔醇厚度、武打力度与美感仍有提升空间。未来,他立志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挑战更多经典武生角色;同时积极参与绍剧教育,为这门国家级非遗的传承贡献力量。他将继续在绍剧之路上坚定前行,以汗水续写武生传奇。
俞乔枫:古韵承新,心驰寰宇
对青年小生俞乔枫而言,绍剧不仅是职业,更是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
十三岁初识绍剧时,那高亢唱腔与豪放表演所展现的阳刚之美,便令俞乔枫深深震撼。初次披挂沉甸甸的戏服、蹬上厚底靴练习台步,他在步履间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十年间,唱念做打的严苛打磨,一招一式的情感揣摩,练功房的汗水、泪水与淤青,都是他艺术成长路上的阶石。
俞乔枫始终追寻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渴望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让观众看到绍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为此,他深入研究角色,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真情实感灌注眉梢眼底,追求超越“形似”的“神似”,令观众感受人物内心波澜。他深知传承贵在创新,不断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形式,为绍剧注入时代生机。此次大赛,他也领略到了优秀同行的风采,如越剧《典妻》演员对唱腔神态的精妙掌控,便成为他学习的典范。
展望未来,俞乔枫信心满怀。他相信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戏曲艺术前景广阔。他主张运用科技创新传播方式,提升艺术创作品质,并期待绍剧与其他艺术交流融合,博采众长。他憧憬演绎更多经典,更怀揣宏愿:愿带着绍剧走出国门,使世界聆听这江南铿锵之声。同时,他也期待培养绍剧新苗,将这门艺术薪火相传。他坚信,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绍剧定能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华。他愿毕生耕耘于此,谱写绍剧的华彩乐章。
沈力立:弦音叩门,武生问道
沈力立生命的底色,是苍劲悠扬的板胡声。这位沉默的绍剧戏迷,每当拉响板胡,哼唱起古朴激越的腔调,眼神便骤然明亮。板胡的悠扬之声,在幼时的沈力立心头悄然埋下戏曲的种子。
承载父亲的殷切目光,沈力立踏入戏曲学校的大门。压腿、耗山膀的筋骨之痛,练习“旋子”时的反复摔打,韧带撕裂的椎心剧痛,都曾让他泪洒练功房,叩问付出是否值得。
一次在北京饰演孙悟空的经历,将疑虑推向顶点。众目睽睽之下,苦练的功底仿佛消失,沈力立紧张得大脑空白。锣鼓催逼,他硬着头皮登场,却未曾想到,初亮相便赢得满堂彩,十三次掌声贯穿全场。这如潮的认可,瞬间驱散了恐惧,赋予他前所未有的自信。
经此一役,沈力立对武生之道豁然开朗。他领悟到,武生精髓不在“功”与“技”的炫目,而在“戏”与“人”的灵魂。自此,他沉浸剧本,深挖角色,不再仅仅展示技巧,而是力求展现角色风骨与人物悲欢。当汗水洇湿行头,掌声如潮涌来,他感受到自身与角色的灵魂共振——这血肉相连的共鸣,才是他追寻的艺术真谛。
艺海无涯,沈力立自比为一叶小舟。他渴望塑造更多血肉丰满的英雄,立志走进校园播撒绍剧种子,更期盼倾尽所学,令武生技艺薪火永传。板胡声铮铮,是他灵魂的坐标与起点。他愿以身为笔,在方寸舞台上刻写武生无悔的生命诗行——每一次腾跃,皆蕴山河之气;每一次亮相,俱凝千古忠魂。这舞台,便是他的山河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