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梨园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不出意外,意外还是发生了 《戏台》上映第二天票房居然直接破亿了

更新时间:2025-07-27 10:53  浏览量:11

影院里的经理们,原先对这部作品的期望值不高。后来又临时给加了三百多场放映。有人好奇这股热潮是不是因为陈佩斯的名号?许多观众却说,即便没有听说过他,听了朋友的介绍也会去看一看。

网络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话题,人们的阅读数总计超过了二十亿。

一些地方的戏剧团体也借助这个机会进行了一些宣传,说他们也要搞一些类似的剧目出来。

很多人看完片子,都在社交网站写下自己的感受。一部分人还把电影里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点整理了出来,分享给其他人看。

老年观众观看的时候情绪很饱满,有些还带着自己的孙辈一同前往,散场后还在一起交流故事里的事。年轻人呢?看完就在社交网络上发感想。

一个网络博主还弄了个作品对照,讲陈佩斯现在的艺术手法和过去有区别,可是情感上还是能够触动人心。

有人发了个短片说,“即使你不知道导演是谁,这个影片的品质也对得起票钱”。这个短片被很多账号转发出去了。

电影中有些对白,被大家截图放到网络上,引发了很高的讨论。

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传统戏曲相关的书籍,在书店里的销售数量居然变多了。或许,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能带来这样的连锁影响吧。

现在,网上很多人在预测它的收入能不能达到两亿。评论里却少见说它不好的声音,多数留言都是在做理性的剖析。有人谈到陈佩斯过去因为一些事受到过非议,可如今人们更在意他那份对艺术的执着。

这部电影也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传统戏剧。有售票的网站显示,话剧《戏台》的现场演出票,也因此卖得很快。

陈佩斯导演的电影《戏台》上映第二天,收入超过一亿元。

这个成绩让很多人感到出乎意料。在之前的预售阶段,不少人都为它捏一把汗,担心上座率会不理想。连陈佩斯自己都坦言有不小的心理负担。

现在的情况是,看过的观众都自发在网络上向别人诉说它的好,硬是把电影的票给卖空了。

电影院增加了放映的次数,特别是晚上八点前后的那些场次,基本上都是坐满了人。据说有几个县城里的小影院,为了让老年人方便,还特意在下午增加了场次,让他们好坐车来看。

一些文化类的网站也开始剖析这件事情后面的深层动因。有人认为是观众的欣赏标准有了变化,也有人觉得是当下市场缺少有内涵的影视作品。

我知道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同学的父母,专程去了电影院观看。有一位七十来岁的退休教师,还召集了一群老朋友,一起包下了一个影厅。

不少年轻人尽管没接触过陈佩斯早期的作品,也跟着相熟的人一起走进了影院。

人们都在网络上谈论这部片子。有人说,这是因为陈佩斯这个人本身就值得大家去捧场,他这些年投身话剧事业,走得不算轻松。

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作品的故事说得好,尤其是里面牵涉到历史的情节,让年轻的观众看完后,还主动去查找那些相关的背景资料。

有影院经理说,他们临时增加了三百多个放映场次。

电影里一个情节,是关于一群梨园行的人在动荡年代里也要把戏唱下去。观众们说,这和陈佩斯本人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事业的样子很契合。

一个网友留下了这样的话:“这大概就是大家心甘情愿掏钱去看他作品的缘由吧。”

大家还发现,片子里的一句台词近来被反复拿出来说:“戏台塌了还能搭起来。”这个段子现在被做成了各种图片,在网上流传。还有人开始拿它和国外的同类型电影做比较,讨论彼此的优劣。

售票平台的数据也显示,以家庭为单位买票的比例,比往年高出了不少。有人打趣说,这算是国庆期间最适合“全家一起看”的电影了。

这个电影确实颠覆了许多人之前的判断。过去人们总觉得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吸引不了观众。现在,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在为它花钱。

一些平常不怎么去影院的人,也因为朋友的讲述去看了。

有人已经开始购买电影的周边商品。

现在,有人开始回头去研究陈佩斯以前的那些作品,把他过去的那些老电影找出来重新评价,说现在才看懂什么叫执着。

也有一些冷静的看法,觉得不要把一部作品捧得过高。收入高,不代表它的艺术水准就绝对完美无缺。但起码,观众们有了更多的观影类型可供挑选。

陈佩斯本人好像没有在微博上对此发表什么言论。他只是在一个和观众见面的场合,向大家表达了谢意。

场馆介绍
北京梨园剧场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前门饭店内。由北京京剧院与前门饭店联合创建,1990年10月开业,以戏曲演出为主。剧场由演出厅、展示厅和展卖厅3部分组成。演出厅由剧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舞台台高8米,宽12...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宣武区永安路175号
乘14、15、23、25、102、105等路公共在永安路站下
梨园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