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守护老旧小区安“燃”无恙
更新时间:2025-07-27 03:15 浏览量:9
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周尤
“现在天然气管道终于改道了,远离了配电室,消除了安全隐患,焦虑没了,睡觉都踏实些。”近日,家住北碚区天生街道梨园村16号的居民王大爷向回访的巡察组说道。
这件事还得从2024年3月区委第五巡察组入驻天生街道开始说起。
区委巡察组在一次下沉接访时,收到群众反映“梨园村16号1-2和1-3中间的天然气管道与配电室相隔太近,恐怕有安全隐患”“管道用了30年了,难免有老化现象,一旦漏气后果不堪设想”。
“老旧小区”“天燃气”“配电室”等关键词叠加,引起了区委巡察组的高度警觉,全组立即“兵分两路”开展核实工作。现场组联动街道查阅该小区建设历史资料,测量两者间距。政策组联动燃气公司、供电公司了解相关要求和安全风险源。
原来,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受限于紧凑的用地空间、落后的施工技术,导致天然气管道和配电室建设未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实际间距不足0.3m。
“若两者距离过近,电力线路故障时产生的电磁感应会在金属管道上形成感应电压,长期作用下可能引发管道腐蚀穿孔,加剧泄漏风险。”燃气公司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介绍道。
加之,长期以来,天然气日常管护重视管道安全,忽视了周边设施的相互作用影响,造成该段管道“带病运行”至今。
弄清楚来龙去脉后,区委巡察组赓即集中研判,并报经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将该问题移交给天生街道立行立改,并督促其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排查整治。
为此,天生街道积极抓实整改,联合燃气公司重新调整管道设计,采取敷设架空方式对原天然气管道进行改道,拉开与配电室间距至4米,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消除了老旧小区用气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北碚区纪委监委强化日常监督,督促区经济信息委等相关单位履职尽责,扎实开展全区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全区排查39万天然气用户、4600余公里管道,发现管道锈蚀老化、违章占压等隐患123处并完成整改,有效降低了燃气管道安全风险。
“我们将持续用好下沉接访、重点走访、上门回访等方法,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专项整治,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碚区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