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路变身幸福路,托起“梅”好甜蜜产业
更新时间:2025-03-11 06:11 浏览量:25
农村道路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
“甜蜜”产业受阻碍
致富路泥泞狭窄盼提升
葛仙山镇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熙玉村除了有上千亩的梨园,还有成都第二大生态杨梅基地,种植了4万余株杨梅树,盛产小黑炭、东魁杨梅、白杨梅等杨梅品种,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绿意盎然生态杨梅基地(以下简称“杨梅基地”)2000年就开始扎根熙玉村。每年5、6月份,杨梅基地两座种满杨梅树的山上郁郁葱葱,压满枝头的杨梅有的熟得发黑、有的红得发亮,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采摘,更有大量的杨梅需要运输出去。杨梅存储时间短,交通运输条件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不完善的道路条件却制约了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成熟的季节正值雨季,道路泥泞不堪,游客只能望“路”兴叹。
“从熙玉村刘家大院到杨梅基地的这条梅林路是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原来只有1米宽的土路,一旦下雨不仅车开不到基地,就是步行也非常困难。后来通过调换土地,把小路扩宽到2米,随后借助创建省级示范村的契机,把道路又扩宽成3.5米的毛路。路虽然宽了,但是路面没有硬化,每逢下雨交通还是非常不通畅。”基地负责人王朋程说,“修好梅林路是我们基地‘急难愁盼’的事情。”
梅林路原来的路况
“进解优促”出实招
梅林路提档升级解难题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2024年9月以来,葛仙山镇围绕“立园满园”行动,扎实开展“进解优促”工作,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了解需求困难。工作人员走进杨梅基地,收集到企业产业道路不便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3个经济工作专班,专题研究上级政策,深入基地调研产业道路问题,聚焦该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我们结合基地分布、现有路基和运输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建设方案。”葛仙山镇党委(组织、宣传)委员、人大副主席曹君说,“此次梅林路的修缮采取‘镇补助+村统筹+企业自筹’合作模式,2024年12月底筹得资金近40万元,开始对道路进行施工作业。”
历时三个月,梅林路的修缮终于在今年2月底顺利完工,整条道路长1000米、宽3.5米。“这条路是条‘双向道’,既解决了杨梅外运难题,又方便游客前来采摘。”王朋程望着新硬化的1公里产业路高兴地说道,“新修建的道路彻底改善了采摘条件,为杨梅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我们将充分利用抖音等线上平台,推出多种采摘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力争实现游客采摘量翻倍。此外,为进一步延伸杨梅产业链,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杨梅酒、梅子糕等系列产品,让杨梅的美味不再受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供应。”
梅林路不仅为杨梅销售和游客采摘提供了便利,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好的出行条件。梅林路两旁的土地里,熙玉村村民种植的油菜、小麦等农作物正在蓬勃生长。熙玉村村民刘应刚为新修的道路点赞:“盼了好多年,这条路终于修好了,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我们的车也能开到田间地头,不管是种庄稼还是收庄稼都非常方便了。”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新修的产业路串起油菜花海与杨梅林,既增添人气又促进了当地“甜蜜”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图:葛仙山镇 四川新闻网 彭州发布 陈林